第131章(3 / 4)
贾敏只觉得好笑,正要等他下朝后劝他不必如此,忽然听说卫家已和贾母商议卫若兰与史湘云的婚事,不觉一怔。卫若兰此时尚在粤海,未有回京之意,两个孩子如何成婚?再者,卫若兰对史湘云已绝了心思,为了逃避这件婚事远走粤海,他能愿意成亲?史家不在京城,湘云并嫁妆皆在贾家,由贾母做主贾敏倒不觉为奇。
因怜惜卫若兰,贾敏少不得打发人去打听,不料人还未去,黛玉先至。
黛玉道:“妈不必派人去,我已经得了消息。”
贾敏闻言,忙问端的。
黛玉面上微现嘲讽,道:“清然姐姐给我的消息,说是卫太太亲自打发媒人登门和外祖母商议这件婚事,说是想定在史大妹妹及笄之日成亲。”
贾敏皱眉道:“兰哥儿不在,怎能拜堂成亲?”
话语未完,便听说文德郡主来了,忙迎进房内,尚未落座,便听文德郡主怒气冲冲地道:“敏儿,你来说,这是什么事?那卫家,竟真真不将我放在眼里了不成?让兰哥儿的兄弟代为迎亲,亏他们张得开嘴!”
黛玉因先知道了,面色平静,独贾敏愕然道:“什么?让兰哥儿的兄弟代为迎亲?”
文德郡主怒道:“可不是!”
说罢,遂将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原来史家败落后,卫太太不怒反喜,深知只要不悔婚的话,卫若兰势必为史湘云和妻族拖累。史家坏事后,卫将军被连累连降数级,心里难免有些怨恨,又知卫若兰在粤海十分争气,便想退婚另娶,卫太太好不容易才给卫若兰说了这么一门亲事,岂能允许?故她深劝卫将军道:“别人家逢亲家落难,无不落井下石,老爷先前还说他们无情,今日轮到咱们,怎么就要退亲了?叫世人知晓,必定说老爷的不是。老爷降了职,再行背信弃义之事,怕在上面的心里愈发不好了,倒不如咱们仍按约定娶媳妇进门,老爷的名声也好听。”
卫将军想到卫若兰的秉性,又想到史湘云确实非佳儿之佳妇,不觉踌躇,卫太太鉴貌辨色,忙道:“听说史家虽败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尚有些旧部,若为老爷所用,还怕将来不能高升?咱们到这时候仍对史大姑娘不离不弃,想必她两个叔叔心里十分感激。”
不等卫将军说话,卫太太又舌灿生花地道:“不说别的,这件婚事毕竟是南安太妃做保山,南安王府如今虽没了兵权,旧部亦存,权势依旧。”
卫将军悚然一惊,卫太太的一番话终于占了上风,抛开对卫若兰的愧疚,遂点头说道:“不退婚也使得,只是成婚大可不必如此焦急罢?兰儿远在粤海,他不肯进京,如何拜堂?我几次三番写信令其回京,终不得回音。”
见他应允,卫太太心里欢喜不已,她恐夜长梦多,忙道:“史大姑娘再住在贾家几年,有什么好处?史家不带她回南,咱们又不上门议亲,怕世人都说咱们无情,故意如此。依我看,不如让若菊代为迎亲。哥哥不在,或是哥哥重病,做兄弟的迎娶嫂子进门,代替哥哥拜堂成亲,并非没有旧例,只等兰哥儿将来回京圆房便是。”
于是,卫太太就打发媒人和贾母商议亲事。
听了卫太太的说法,贾母本不同意,恐湘云受委屈,然宝钗却说湘云年纪已大,又非探春本姓贾,能长住贾家,倒不如早些出嫁,讨好婆婆,自有将来的好处。
宝钗容不下袭人,自然也容不下常和宝玉说笑且咬舌头说话的史湘云。
卫若兰离京前留下几个心腹在卫家,得知此消息后,为主子暗感不平,忙告知文德郡主,遂有文德郡主找贾敏抱怨的一席话。
☆、第102章:
若无卫太太的私心,或者女孩子不是史湘云,而是另外一位贞静明理的女子,亦或者史湘云并未遭遇那些事,卫将军此举确实有情有义,纵使女家破败,仍算得是一门良缘,文德郡主绝不会有所反对,想来卫若兰亦如此。然而有了卫太太掩饰不住的私心,再者湘云又出了那些事,夫妇二人仍然不肯退亲反而结姻,便让人觉得面目可憎。
贾敏叹气,安抚文德郡主道:“叫我说什么好?细究起来,史家这丫头是我嫡亲表兄弟的女儿,按常理,我盼着她能有一个良缘,一个依靠,也怕她因史家出事就没了终身。偏生那些事做出来,叫我也瞠目结舌,没脸求情说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是我们老爷常说的,我深以为然,兰哥儿那孩子的好处我尽知,我自己尚且不愿娶这样的媳妇进门,怎会强求兰哥儿娶她?只是,郡主,咱们一不是父母,二不能做主,纵使气怒,又能奈何?”
不错,纵使气怒,又能奈何?
名不正,则言不顺。
这才是文德郡主对此无能为力的根由。
苦笑一声,文德郡主使劲压住嘴里的涩味,低声道:“我如何不知这其中的道理?只是若这件婚事果然如期而办,就可怜了兰哥儿那孩子。”
除非他们以势压人,令卫家夫妇为之忌惮,并解除婚约,然而他们这几家一向谨慎小心,以势压人非他们所愿。传出去,不仅坏了几家的名声,也有损几家孩子的前程。可是,卫若兰自小就没有母亲,长大后又遭此事,文德郡主焉能不管不问?
对此,贾敏也是无计可施。她心里明白,除了以势压人,否则很难解决这件事,想到此处,她的目光中满是对卫若兰的怜意,又有一丝因贾家而生的愧疚。
黛玉安静地坐在贾敏和文德郡主的下面,眉尖微蹙,唇齿间溢出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
平心而论,出了这些事情,解除婚约对二人都好,因为一旦成婚,史湘云的将来必定凄惨无比。史家族中已然败落,叔叔婶娘皆对她大失所望,远在金陵弃她于不顾,若再有婆母居心叵测,丈夫满腔厌恶,谁人替她做主出头?她哪里能有好日子过? ↑返回顶部↑
因怜惜卫若兰,贾敏少不得打发人去打听,不料人还未去,黛玉先至。
黛玉道:“妈不必派人去,我已经得了消息。”
贾敏闻言,忙问端的。
黛玉面上微现嘲讽,道:“清然姐姐给我的消息,说是卫太太亲自打发媒人登门和外祖母商议这件婚事,说是想定在史大妹妹及笄之日成亲。”
贾敏皱眉道:“兰哥儿不在,怎能拜堂成亲?”
话语未完,便听说文德郡主来了,忙迎进房内,尚未落座,便听文德郡主怒气冲冲地道:“敏儿,你来说,这是什么事?那卫家,竟真真不将我放在眼里了不成?让兰哥儿的兄弟代为迎亲,亏他们张得开嘴!”
黛玉因先知道了,面色平静,独贾敏愕然道:“什么?让兰哥儿的兄弟代为迎亲?”
文德郡主怒道:“可不是!”
说罢,遂将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原来史家败落后,卫太太不怒反喜,深知只要不悔婚的话,卫若兰势必为史湘云和妻族拖累。史家坏事后,卫将军被连累连降数级,心里难免有些怨恨,又知卫若兰在粤海十分争气,便想退婚另娶,卫太太好不容易才给卫若兰说了这么一门亲事,岂能允许?故她深劝卫将军道:“别人家逢亲家落难,无不落井下石,老爷先前还说他们无情,今日轮到咱们,怎么就要退亲了?叫世人知晓,必定说老爷的不是。老爷降了职,再行背信弃义之事,怕在上面的心里愈发不好了,倒不如咱们仍按约定娶媳妇进门,老爷的名声也好听。”
卫将军想到卫若兰的秉性,又想到史湘云确实非佳儿之佳妇,不觉踌躇,卫太太鉴貌辨色,忙道:“听说史家虽败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尚有些旧部,若为老爷所用,还怕将来不能高升?咱们到这时候仍对史大姑娘不离不弃,想必她两个叔叔心里十分感激。”
不等卫将军说话,卫太太又舌灿生花地道:“不说别的,这件婚事毕竟是南安太妃做保山,南安王府如今虽没了兵权,旧部亦存,权势依旧。”
卫将军悚然一惊,卫太太的一番话终于占了上风,抛开对卫若兰的愧疚,遂点头说道:“不退婚也使得,只是成婚大可不必如此焦急罢?兰儿远在粤海,他不肯进京,如何拜堂?我几次三番写信令其回京,终不得回音。”
见他应允,卫太太心里欢喜不已,她恐夜长梦多,忙道:“史大姑娘再住在贾家几年,有什么好处?史家不带她回南,咱们又不上门议亲,怕世人都说咱们无情,故意如此。依我看,不如让若菊代为迎亲。哥哥不在,或是哥哥重病,做兄弟的迎娶嫂子进门,代替哥哥拜堂成亲,并非没有旧例,只等兰哥儿将来回京圆房便是。”
于是,卫太太就打发媒人和贾母商议亲事。
听了卫太太的说法,贾母本不同意,恐湘云受委屈,然宝钗却说湘云年纪已大,又非探春本姓贾,能长住贾家,倒不如早些出嫁,讨好婆婆,自有将来的好处。
宝钗容不下袭人,自然也容不下常和宝玉说笑且咬舌头说话的史湘云。
卫若兰离京前留下几个心腹在卫家,得知此消息后,为主子暗感不平,忙告知文德郡主,遂有文德郡主找贾敏抱怨的一席话。
☆、第102章:
若无卫太太的私心,或者女孩子不是史湘云,而是另外一位贞静明理的女子,亦或者史湘云并未遭遇那些事,卫将军此举确实有情有义,纵使女家破败,仍算得是一门良缘,文德郡主绝不会有所反对,想来卫若兰亦如此。然而有了卫太太掩饰不住的私心,再者湘云又出了那些事,夫妇二人仍然不肯退亲反而结姻,便让人觉得面目可憎。
贾敏叹气,安抚文德郡主道:“叫我说什么好?细究起来,史家这丫头是我嫡亲表兄弟的女儿,按常理,我盼着她能有一个良缘,一个依靠,也怕她因史家出事就没了终身。偏生那些事做出来,叫我也瞠目结舌,没脸求情说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是我们老爷常说的,我深以为然,兰哥儿那孩子的好处我尽知,我自己尚且不愿娶这样的媳妇进门,怎会强求兰哥儿娶她?只是,郡主,咱们一不是父母,二不能做主,纵使气怒,又能奈何?”
不错,纵使气怒,又能奈何?
名不正,则言不顺。
这才是文德郡主对此无能为力的根由。
苦笑一声,文德郡主使劲压住嘴里的涩味,低声道:“我如何不知这其中的道理?只是若这件婚事果然如期而办,就可怜了兰哥儿那孩子。”
除非他们以势压人,令卫家夫妇为之忌惮,并解除婚约,然而他们这几家一向谨慎小心,以势压人非他们所愿。传出去,不仅坏了几家的名声,也有损几家孩子的前程。可是,卫若兰自小就没有母亲,长大后又遭此事,文德郡主焉能不管不问?
对此,贾敏也是无计可施。她心里明白,除了以势压人,否则很难解决这件事,想到此处,她的目光中满是对卫若兰的怜意,又有一丝因贾家而生的愧疚。
黛玉安静地坐在贾敏和文德郡主的下面,眉尖微蹙,唇齿间溢出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
平心而论,出了这些事情,解除婚约对二人都好,因为一旦成婚,史湘云的将来必定凄惨无比。史家族中已然败落,叔叔婶娘皆对她大失所望,远在金陵弃她于不顾,若再有婆母居心叵测,丈夫满腔厌恶,谁人替她做主出头?她哪里能有好日子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