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3 / 4)
不过她也知道,以父亲的身份,遁入空门借以脱身,那纯属痴心妄想,终究还是要找个人嫁了的,现在否了周霁,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
——哎,算了算了,想到这里,宋竹又不期然有了几分烦躁,她的想法陡然间来了个大转弯:周霁人也不错嘛!哪里不好了?这种事怎么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拒绝就拒绝?还是要说服自己,安安心心地嫁给周霁为上!
#
且不提宋竹的思绪,是如何来回反复,这边周霁回了宋先生书房,一边聆听他和几位弟子辩难解疑,一边心里也是若有所思:不论是宋竹还是李文叔,都没有特意说谎骗他,这一点他是看得出来的。只是这件事,处处都透了蹊跷,李文叔如此惧怕去年秋天的‘误会’,想来是他欲要大为为难七殿下,却被三娘撞破,他恐惧三娘把此事告诉七殿下,给李家招来祸事。
只是,李文叔为什么要为难七殿下呢?七殿下为人和善、笑口常开,不像是会随意和别人结仇的性子。他和李文叔之间,也没有什么共同点,若是一定要说有什么联系的话,那便是七殿下似乎和三娘有些相熟,而李文叔家里也为他提了三娘。
想到方才的只言片语,李文叔所说的‘红颜祸水’、‘多有冒犯’,周霁心里已有了些许猜测,只是并不愿相信:如他所想是真,那么这宋三娘就不再是香饽饽,反而成了个烫手的炭团儿了。七殿下碍于身份,绝不能和宋家结亲,但却并不意味着他会喜欢宋三娘将来的夫婿。
求娶宋三娘,周霁有多方考虑,一方面的确觉得宋三娘宜室宜家、才德兼备,一方面,却也是因为和宋家结亲,是靠拢七殿下最快的途径。若不是从深宫中得到了一些信息,他一个国子监生何必放弃这么惹人艳羡的身份,跑到洛阳来读书?要说哪方面的想法更浓郁,他也很难评判,反正,此时虽然是察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要他因为这点猜疑而放弃宋竹,他是很不舍的。
也许换了别家的娘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说舍也就舍了,但……
想到临别时,宋三娘那清丽无双的笑颜,周霁的眉毛就紧紧地皱了起来,今晚他端坐书桌前,难得是好半晌都心浮气躁,难以平静。
正是思绪纷纷之际,忽然有人过来敲门,周霁开门一看,竟是七殿下时常带在身边的心腹侍卫,他忙一拱手,“胡教头。”
胡教头也回了一礼,“奉公子之令,回洛阳给先生送些孝敬的。”
说着,便从身边拎起了一个小包袱,“顺路帮着捎带了些衙内家人给您的书信。”
以周霁的身份,即使有同窗之谊,也受不得七殿下的礼,只是顺路捎信,已经足够表示七殿下的态度,周霁心中难免也有几分激动,只是面上却不显出来,接过了包袱,不免谦逊几句,胡教头也含笑代七殿下客气了一番。“公子说,和衙内自小一起长大,关系非同一般……”
两人略谈了几句,胡教头笑盈盈地转致了七殿下的问候,“听闻衙内正和宋家四娘议亲,公子也盼着你们能结两姓之好……”
周霁不动声色,敷衍着把胡教头送了出去,回身关上门,这才是变了颜色,冷着脸凝思了半晌,终究是无可奈何地摇头苦笑,寻出信纸来,磨了一池子墨。
毛笔蘸满了墨,在落笔前,微微停顿片刻,却到底还是落了下去。周霁一边写,一边低声呢喃道,“终究年少气盛啊,殿下,此事,你打算如何收场呢?”
第64章 里应
“这是今科殿试的卷子,一共也三百多份。”官家让陈珚在他下首坐了,“对我来说,这三百人就是个名字,无非殿试时见上一面而已。”
陈珚听到官家这几句话,心头已是雪亮:历朝历代,国君用人都是一大难题,为什么会被奸臣蒙蔽圣听?就是因为官员士人实在太多,皇帝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认识他手下的官员,本朝有了个皇城兵马司,还算好些,若是前朝,皇帝也只能由奏章和亲信大臣的口中去了解一个人的品行和政绩,所以才会出现历朝历代谎报战功,以败为胜,而朝廷还深信不疑,又或者是以奸为忠这样的事情。这一次他的官家姨父让他过来介绍三百名应试士子,其中一重作用就是从他的眼睛重新去认识一下朝廷未来的臣子们。——所谓恩自上出,殿试从来是不黜落人的,人情由皇帝做,得罪人的黜落,就由主考官生受了。
但,要说官家就只有这么一重用意,那就恐怕不太了解他这姨父了,这三百人不过是一科进士而已,犯不着官家用心至此,他让自己过来福宁殿,应该还另存了一番考校的心思,只是对此,陈珚倒是只有模糊的把握,他心中一面想,口中一面笑道,“姨丈是要让我给您分说几句?”
官家点了点头,“我知道你素来东游西逛,没个正形……这一科士子,只怕和你熟识的不少吧?咱们爷俩也好久没有谈天了,你只当说着玩儿的,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呗。”
陈珚笑道,“我要说错了,姨丈可不许怪我。说好了,您就得赏我。”
官家被他逗得呵呵笑,“有你这么精的么?说错不罚可以,几句话而已,就是说得好,也没赏。”
爷俩个斗了几句嘴,官家脸上也多了一番笑意,陈珚一边说,手里一边就在翻卷子,他只看姓名籍贯,没看行文,不多时已经把三百多份卷子翻完了,停了一停,心中已是有了腹案,口中道,“确实有几十人都是认得的,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宋三哥了吧,姨丈应该也对他有印象,我看他卷子在第一,难道您要取他做状元?”
“他文章的确做得好。”官家对于宋家人才也只有赞叹的份,“不输给他大哥多少,亦是一时清华之选。哎,这宋家风水,真不知是如何钟灵毓秀了。门中竟是连一个庸才也没有,你看我每天和多少人打交道,一天能记住十来个名字就不错了,可就这宋家人的名字,我是一个也忘不掉。他父亲、叔父就不说了,这一代的两个哥哥,我也是心里有数的,如今难道又要再加上一个宋三?——就只是不知道,他治事之才如何了。”
“有大才,”陈珚大大方方地说,“您也知道,我没见过他那两个哥哥,倒不知道他在兄弟中如何,但宋三哥给我感觉很像是萧家的玄冈表兄,虽然心明眼亮,但行事处处为人留有余地,有大家气象。”
官家把宋栗的卷子挑出来放到一边,陈珚又为他指出了几个宋学士子,并且集中推荐了一下薛汉福,“……为人很稳当,方才和您说的那两三个师兄,都和薛师兄十分交好,行事也多数都是醇厚从容,有君子之风,就是不知道治才如何。以我看,薛师兄即使无法做亲民官,也可入国子监中行教化之事。”
官家已经听他说了,知道薛汉福是宋家女婿,闻言亦揶揄道,“难道宋家的人就必定是好的不成?先一个宋栗,文章的确好,就不说什么了,这薛汉福的文章,我看了也就是中上,稳扎稳打没什么出彩之处,听你说来,倒也是难得的人才。”
“姨丈,你这道理就说得不对了,宋家大哥、二哥、三哥,如今看来都是才子,倒是四哥以我印象,天分平平,可见宋家人里还是会有庸才的,但宋家的女婿却绝不可能有平庸之辈,若是薛师兄不好,先生也不会挑他做女婿了嘛。”陈珚笑道,“都知道先生最擅观人,小王龙图就是他慧眼识珠,一力培养起来的,在挑女婿这件事上,怎么可能看错人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官家也捻须笑了,“不错,倒是我想岔了。那依你所说,难道宋学进入殿试的这二十多人,都是良才么?” ↑返回顶部↑
——哎,算了算了,想到这里,宋竹又不期然有了几分烦躁,她的想法陡然间来了个大转弯:周霁人也不错嘛!哪里不好了?这种事怎么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拒绝就拒绝?还是要说服自己,安安心心地嫁给周霁为上!
#
且不提宋竹的思绪,是如何来回反复,这边周霁回了宋先生书房,一边聆听他和几位弟子辩难解疑,一边心里也是若有所思:不论是宋竹还是李文叔,都没有特意说谎骗他,这一点他是看得出来的。只是这件事,处处都透了蹊跷,李文叔如此惧怕去年秋天的‘误会’,想来是他欲要大为为难七殿下,却被三娘撞破,他恐惧三娘把此事告诉七殿下,给李家招来祸事。
只是,李文叔为什么要为难七殿下呢?七殿下为人和善、笑口常开,不像是会随意和别人结仇的性子。他和李文叔之间,也没有什么共同点,若是一定要说有什么联系的话,那便是七殿下似乎和三娘有些相熟,而李文叔家里也为他提了三娘。
想到方才的只言片语,李文叔所说的‘红颜祸水’、‘多有冒犯’,周霁心里已有了些许猜测,只是并不愿相信:如他所想是真,那么这宋三娘就不再是香饽饽,反而成了个烫手的炭团儿了。七殿下碍于身份,绝不能和宋家结亲,但却并不意味着他会喜欢宋三娘将来的夫婿。
求娶宋三娘,周霁有多方考虑,一方面的确觉得宋三娘宜室宜家、才德兼备,一方面,却也是因为和宋家结亲,是靠拢七殿下最快的途径。若不是从深宫中得到了一些信息,他一个国子监生何必放弃这么惹人艳羡的身份,跑到洛阳来读书?要说哪方面的想法更浓郁,他也很难评判,反正,此时虽然是察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要他因为这点猜疑而放弃宋竹,他是很不舍的。
也许换了别家的娘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说舍也就舍了,但……
想到临别时,宋三娘那清丽无双的笑颜,周霁的眉毛就紧紧地皱了起来,今晚他端坐书桌前,难得是好半晌都心浮气躁,难以平静。
正是思绪纷纷之际,忽然有人过来敲门,周霁开门一看,竟是七殿下时常带在身边的心腹侍卫,他忙一拱手,“胡教头。”
胡教头也回了一礼,“奉公子之令,回洛阳给先生送些孝敬的。”
说着,便从身边拎起了一个小包袱,“顺路帮着捎带了些衙内家人给您的书信。”
以周霁的身份,即使有同窗之谊,也受不得七殿下的礼,只是顺路捎信,已经足够表示七殿下的态度,周霁心中难免也有几分激动,只是面上却不显出来,接过了包袱,不免谦逊几句,胡教头也含笑代七殿下客气了一番。“公子说,和衙内自小一起长大,关系非同一般……”
两人略谈了几句,胡教头笑盈盈地转致了七殿下的问候,“听闻衙内正和宋家四娘议亲,公子也盼着你们能结两姓之好……”
周霁不动声色,敷衍着把胡教头送了出去,回身关上门,这才是变了颜色,冷着脸凝思了半晌,终究是无可奈何地摇头苦笑,寻出信纸来,磨了一池子墨。
毛笔蘸满了墨,在落笔前,微微停顿片刻,却到底还是落了下去。周霁一边写,一边低声呢喃道,“终究年少气盛啊,殿下,此事,你打算如何收场呢?”
第64章 里应
“这是今科殿试的卷子,一共也三百多份。”官家让陈珚在他下首坐了,“对我来说,这三百人就是个名字,无非殿试时见上一面而已。”
陈珚听到官家这几句话,心头已是雪亮:历朝历代,国君用人都是一大难题,为什么会被奸臣蒙蔽圣听?就是因为官员士人实在太多,皇帝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认识他手下的官员,本朝有了个皇城兵马司,还算好些,若是前朝,皇帝也只能由奏章和亲信大臣的口中去了解一个人的品行和政绩,所以才会出现历朝历代谎报战功,以败为胜,而朝廷还深信不疑,又或者是以奸为忠这样的事情。这一次他的官家姨父让他过来介绍三百名应试士子,其中一重作用就是从他的眼睛重新去认识一下朝廷未来的臣子们。——所谓恩自上出,殿试从来是不黜落人的,人情由皇帝做,得罪人的黜落,就由主考官生受了。
但,要说官家就只有这么一重用意,那就恐怕不太了解他这姨父了,这三百人不过是一科进士而已,犯不着官家用心至此,他让自己过来福宁殿,应该还另存了一番考校的心思,只是对此,陈珚倒是只有模糊的把握,他心中一面想,口中一面笑道,“姨丈是要让我给您分说几句?”
官家点了点头,“我知道你素来东游西逛,没个正形……这一科士子,只怕和你熟识的不少吧?咱们爷俩也好久没有谈天了,你只当说着玩儿的,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呗。”
陈珚笑道,“我要说错了,姨丈可不许怪我。说好了,您就得赏我。”
官家被他逗得呵呵笑,“有你这么精的么?说错不罚可以,几句话而已,就是说得好,也没赏。”
爷俩个斗了几句嘴,官家脸上也多了一番笑意,陈珚一边说,手里一边就在翻卷子,他只看姓名籍贯,没看行文,不多时已经把三百多份卷子翻完了,停了一停,心中已是有了腹案,口中道,“确实有几十人都是认得的,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宋三哥了吧,姨丈应该也对他有印象,我看他卷子在第一,难道您要取他做状元?”
“他文章的确做得好。”官家对于宋家人才也只有赞叹的份,“不输给他大哥多少,亦是一时清华之选。哎,这宋家风水,真不知是如何钟灵毓秀了。门中竟是连一个庸才也没有,你看我每天和多少人打交道,一天能记住十来个名字就不错了,可就这宋家人的名字,我是一个也忘不掉。他父亲、叔父就不说了,这一代的两个哥哥,我也是心里有数的,如今难道又要再加上一个宋三?——就只是不知道,他治事之才如何了。”
“有大才,”陈珚大大方方地说,“您也知道,我没见过他那两个哥哥,倒不知道他在兄弟中如何,但宋三哥给我感觉很像是萧家的玄冈表兄,虽然心明眼亮,但行事处处为人留有余地,有大家气象。”
官家把宋栗的卷子挑出来放到一边,陈珚又为他指出了几个宋学士子,并且集中推荐了一下薛汉福,“……为人很稳当,方才和您说的那两三个师兄,都和薛师兄十分交好,行事也多数都是醇厚从容,有君子之风,就是不知道治才如何。以我看,薛师兄即使无法做亲民官,也可入国子监中行教化之事。”
官家已经听他说了,知道薛汉福是宋家女婿,闻言亦揶揄道,“难道宋家的人就必定是好的不成?先一个宋栗,文章的确好,就不说什么了,这薛汉福的文章,我看了也就是中上,稳扎稳打没什么出彩之处,听你说来,倒也是难得的人才。”
“姨丈,你这道理就说得不对了,宋家大哥、二哥、三哥,如今看来都是才子,倒是四哥以我印象,天分平平,可见宋家人里还是会有庸才的,但宋家的女婿却绝不可能有平庸之辈,若是薛师兄不好,先生也不会挑他做女婿了嘛。”陈珚笑道,“都知道先生最擅观人,小王龙图就是他慧眼识珠,一力培养起来的,在挑女婿这件事上,怎么可能看错人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官家也捻须笑了,“不错,倒是我想岔了。那依你所说,难道宋学进入殿试的这二十多人,都是良才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