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八十个军团,千万大律军(1 / 5)
都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钟云寂在裹挟寒气的春风中,向王策行礼,忽然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王策。一时冷汗飕飕,真有种春风似剪刀的滋味。
一般来说,私下交流中,大多数人都会称呼尊号,凡官场中人,喜欢称呼最近两年才流行的“北方王”。武者普遍称呼为“天妖”。
“小飞仙”放在以前王策不够强的时候,是赞誉,放在此时,就隐隐有点贬义了,王策越强大,贬义色彩就越重。已是渐渐不太流行了。
此乃外人私下的称呼,北唐人私下交流时,普遍是称为“策帅”。
然,对北唐官员来说,当面对上王策的称呼,就不免显得繁复了,也不免会在“策帅”,“都督”,“指挥使”,“天妖”,“殿下”等称呼里风中凌乱。
王策的身份,实在有一些太多了。光尊号就三个,身兼职务无数。
王策和唐帝是反目成仇了,很好笑,皇储和皇帝的关系在外人来看是一团和煦,私底下却成为死敌。
也不知唐帝是出自什么考虑,王策成为皇储,依然保留了西策府大都督,南衙指挥使,北衙指挥同知,因南北之战得来的超品荣衔(军衔)龙武大元帅这种从不授人的也被保留了。
“龙武大元帅”是大律率先增设的,一旦授予,就必定会同时封为王公爵位。各国都效法增设了,而大律一千多年来,只授予三次。北唐更加连一次都没有,王策这是第一次。
于是,王策虽是从北唐南方军去职,一声策帅也无可挑剔。
钟云寂为难了一会,总是急中生智的想起这个,口称策帅,才算忽悠过去。
王策根本就没意识到,他的多个身份让部下困扰了。在流无瑕等人的陪同下,一道巡视了东南战线。
去年年初,东宁举国归降,唐帝下旨南方军顺势南下,吞并南魏等中部各国。唐帝料忘情天子不可能遏制大律的军事行动,北策府战事会爆发。
去年年中,唐帝下旨,重新混编西策军,抽调南方军各府精锐编入其中。然后,把西策军从南方战场抽调北上。
至此,西策军坐拥三十万主力,一色是从南方战场撤退下来的精兵猛将,战斗力之强,稳居北唐八府之首。
去年年中,大律三路进犯,大战爆发。唐帝下旨,十万西策军,外加临时整编完成的二十万仆从军驰援。北策府加派十万主力,和西策军一起镇守东南战线。
“缺乏高级将领。”巡视一番,王策直言不讳,这是北策府最大的缺点,缺乏人才底蕴。
这些年,北策府作为反抗人皇的潜在旗帜,迎来各地大批人马的投效。不过,要想发挥作用,也不会是三五年就能实现的。
文官好办,这是一个允许纠错的系统。也有很多文人,包括诸子学宫派来的崔岩宋慎之元真等大批文人。北策府能安心发展,也仰赖于此。
武者好办,凡是来投效的武者,那都能即插即用。
真真为难的,其实是武将,这不是一个很能纠错容错的系统。战场犯错,就意味着无数将士的牺牲。
北唐有完善的栽培体系,也花了十余年,才按部就班的栽培出新一代将领。由此,也能看出,军事系统真的是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王策巡视归来,很快就公然露面了一次,与很多这几年来投效的人们认识了一下,也顺便表示了对未来的信心,尽量安抚了这些内心搔动的家伙。
里边,有多少是大律的细作?有多少是各国各大势力的细作?
谁在乎?王策没在乎,北策府从建立之初,就是一个汇聚多方人马而组成的怪物,再龙蛇混杂也不怕。
有人说,应该考验一下这些人对北策府的忠诚,以及在巨大压力下对北策府的忠诚。
王策嗤之以鼻,这种考验纯粹是扯淡,纯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故意隐藏实力,去考验所谓的忠诚,本身就是把人往外推,人为制造隔阂。
你不肯亮出肌肉,凭什么要求人家和你一起去并肩作战?
凡是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个道理:除了你的亲人好友,没有人会无条件陪你一起面对死亡。 ↑返回顶部↑
钟云寂在裹挟寒气的春风中,向王策行礼,忽然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王策。一时冷汗飕飕,真有种春风似剪刀的滋味。
一般来说,私下交流中,大多数人都会称呼尊号,凡官场中人,喜欢称呼最近两年才流行的“北方王”。武者普遍称呼为“天妖”。
“小飞仙”放在以前王策不够强的时候,是赞誉,放在此时,就隐隐有点贬义了,王策越强大,贬义色彩就越重。已是渐渐不太流行了。
此乃外人私下的称呼,北唐人私下交流时,普遍是称为“策帅”。
然,对北唐官员来说,当面对上王策的称呼,就不免显得繁复了,也不免会在“策帅”,“都督”,“指挥使”,“天妖”,“殿下”等称呼里风中凌乱。
王策的身份,实在有一些太多了。光尊号就三个,身兼职务无数。
王策和唐帝是反目成仇了,很好笑,皇储和皇帝的关系在外人来看是一团和煦,私底下却成为死敌。
也不知唐帝是出自什么考虑,王策成为皇储,依然保留了西策府大都督,南衙指挥使,北衙指挥同知,因南北之战得来的超品荣衔(军衔)龙武大元帅这种从不授人的也被保留了。
“龙武大元帅”是大律率先增设的,一旦授予,就必定会同时封为王公爵位。各国都效法增设了,而大律一千多年来,只授予三次。北唐更加连一次都没有,王策这是第一次。
于是,王策虽是从北唐南方军去职,一声策帅也无可挑剔。
钟云寂为难了一会,总是急中生智的想起这个,口称策帅,才算忽悠过去。
王策根本就没意识到,他的多个身份让部下困扰了。在流无瑕等人的陪同下,一道巡视了东南战线。
去年年初,东宁举国归降,唐帝下旨南方军顺势南下,吞并南魏等中部各国。唐帝料忘情天子不可能遏制大律的军事行动,北策府战事会爆发。
去年年中,唐帝下旨,重新混编西策军,抽调南方军各府精锐编入其中。然后,把西策军从南方战场抽调北上。
至此,西策军坐拥三十万主力,一色是从南方战场撤退下来的精兵猛将,战斗力之强,稳居北唐八府之首。
去年年中,大律三路进犯,大战爆发。唐帝下旨,十万西策军,外加临时整编完成的二十万仆从军驰援。北策府加派十万主力,和西策军一起镇守东南战线。
“缺乏高级将领。”巡视一番,王策直言不讳,这是北策府最大的缺点,缺乏人才底蕴。
这些年,北策府作为反抗人皇的潜在旗帜,迎来各地大批人马的投效。不过,要想发挥作用,也不会是三五年就能实现的。
文官好办,这是一个允许纠错的系统。也有很多文人,包括诸子学宫派来的崔岩宋慎之元真等大批文人。北策府能安心发展,也仰赖于此。
武者好办,凡是来投效的武者,那都能即插即用。
真真为难的,其实是武将,这不是一个很能纠错容错的系统。战场犯错,就意味着无数将士的牺牲。
北唐有完善的栽培体系,也花了十余年,才按部就班的栽培出新一代将领。由此,也能看出,军事系统真的是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王策巡视归来,很快就公然露面了一次,与很多这几年来投效的人们认识了一下,也顺便表示了对未来的信心,尽量安抚了这些内心搔动的家伙。
里边,有多少是大律的细作?有多少是各国各大势力的细作?
谁在乎?王策没在乎,北策府从建立之初,就是一个汇聚多方人马而组成的怪物,再龙蛇混杂也不怕。
有人说,应该考验一下这些人对北策府的忠诚,以及在巨大压力下对北策府的忠诚。
王策嗤之以鼻,这种考验纯粹是扯淡,纯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故意隐藏实力,去考验所谓的忠诚,本身就是把人往外推,人为制造隔阂。
你不肯亮出肌肉,凭什么要求人家和你一起去并肩作战?
凡是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个道理:除了你的亲人好友,没有人会无条件陪你一起面对死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