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2 / 4)
钰哥儿对大红色的平安结没什么兴趣,小眼珠儿一一扫过托盘上的东西,一双小手摸摸这个,抓抓那个,他先是拿起最边上的那枚印章,可还没待沈媛媛说什么,他就塞到嘴里咬了两下,大抵是咬不动抑或味道不好,呸呸吐了吐口水,直接给扔到了地上,看得一众大人是又无语又好笑,目光灼灼地盯着,看他最终会选择什么东西。
只瞧小家伙儿绕过了书本和毛笔,一把抓住了在托盘里滚来滚去发出响声的铃铛,何绣儿喜上眉梢,笑道,“到底是孩子心性,就喜欢这些玩的。”其实铃铛亦有很好的寓意,要知道,好的乐师可是千金难求一曲。
可惜她话音刚落,钰哥儿就丢下了铃铛,何绣儿一脸尴尬,方琳连忙接话道,“钰哥儿脖子上那长命锁上挂着三个小铃铛呢,许是觉得有些像才拿起来的,这孩子啊,还真说不准他喜欢什么。”
这话也不假,赵钰自打出生起就不哭不闹的,稍微大点之后,不管谁抱他都笑呵呵的,一点也不认生,即便是方丽不在跟前,也从来不哭闹。
这会儿他皱着眉在糕点、弓箭和算盘之间来回打量,最先被拿起的是沈如意放进去的糕点,因为是刚做的,还有一点儿余温,小家伙戳了戳,又舔了舔,然后咬了一口,喜笑颜开。
那糕点做得松软,钰哥儿如今长了乳牙,倒是能吃得下,众人松了一口气,李氏脸上的笑意爬满了额头的皱纹,她还是头一回觉得如意这丫头给自己长脸,可还没高兴多久呢,钰哥儿三下五除二地啃了两口糕点,就又将它放下啦,嘿嘿笑着地拿起段南山做的弓箭来。
方丽哎呀一声,忙伸手去拦,这弓箭可不像其他物品,是会伤人的,钰哥儿年岁小,怕是不知轻重。
钰哥儿见他娘要抢自己手里的东西,愈发认定这是个好玩意,紧紧抓着就是不松手,方丽恐防硬拽会伤着儿子,无奈地叫赵大武来帮忙。
亲娘想要都不给,他这亲爹也只能靠边站,刚握住儿子的小手,钰哥儿就嗷嗷地叫起来,一点也不情愿撒手。
赵大武见状笑,“儿子喜欢这弓箭,将来身子肯定不像咱俩似的文文弱弱,学了武艺强身健体保家卫国,说不定成了大将军,还能给你挣个诰命呢。”
“管他有没有出息,还不都是我儿子。”方丽哼了声,一边握住儿子手中的弓箭,一边柔声劝道,“钰哥儿乖,咱不要这个,来,看看这个,这是你奶奶买给你的小算盘,喏,还有你平安叔叔送给你的铜钱,都是祝福我们家钰哥儿将来生活富贵的。”
钰哥儿只管咯咯地笑,压根不理会他娘,方丽叹了口气,大人们见这情形也知道钰哥儿选中的就是那套小弓箭,沈平安摸了摸鼻子,“难为钰哥儿,竟然不是个贪财的。”
段南山知晓方丽是怕钰哥儿伤着自己才这么说的,也没生气,挠挠头道,“做这玩意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回头我再重新打磨打磨,给钰哥儿当个玩具耍弄。”
方丽点了点头,随即又苦笑道,“可钰哥儿老拿着这个也不行啊,他手底下没个轻重的,万一伤着了怎么办?”
到最后,竟然是方琳用皓哥儿的拨浪鼓从小家伙儿手里把那副小弓箭给换了出来。
方丽总算放下心,感慨了两句儿子越大越不听话之类的,忽然问道,“对了,姐,你这马上就出月子了,皓哥儿这满月酒是摆还是不摆?”
庄户人家孩子满月,但凡家里日子过得去,都有摆酒的习俗,钰哥儿当初过满月的时候,除了家中亲戚,邻里们也都提着鸡蛋来道过贺。
“不摆了。”方琳摇了摇头,“这事儿我和南山早前就商量过了,自家亲戚都在这儿,到日子了晚上一块吃个饭就成了,现在离乡背井的,没必要摆什么排场。”
要说这事还是方琳先跟段南山说起的,修葺了宅子,买下这几间铺子,他们两口子手里余下的现银子也只有不到一百两,虽说日常生活没什么花用,但亦要能省则省,因为还要拿出些银钱供段南山在外头打听消息。
这些时日以来,不是没有打听到过消息,可碰巧这一场水灾,许多住户都离了家,寻觅不到踪影,可让段南山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一筹莫展想要放弃的时候,这件事终于有了一点儿眉目。
☆、第103章 蛛丝马迹
说来也凑巧,方琳在县城东南角买下的那个染布坊,旁边还住着七八户以纺纱织布为生的住户,这染布坊没了,他们也就没了营生。因着这院子是打算留出来专门做腊肠的,方琳虽说出了月子,可还要照顾孩子,于是段南山便将拾掇院子的活计揽在了自己身上。
纺纱的邻居知道这宅子卖了出去,满心以为接手的人要继续开染布坊,上门相询能不能让他们继续给供货。
段南山自然是摇头的,他们对染布一窍不通,如何能将这染布坊继续开下去,不过他倒也留了个心眼,没说这院子打算用来用作什么。
那几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十分失望,可见段南山每日独来独往,在院子里忙忙碌碌,便起了劝说他的心思。
买下这院子的方琳的主意,任他们如何游说段南山也无济于事,但这群人也着实有耐心,日日轮换着上门来,说的话儿也从一开始有理有据的分析,变成了苦苦哀求,饶是如此,段南山依旧不为所动,从白河镇逃难来青阳的路上,比他们还会痛哭流涕的人多了去,既然觉得无法活下去,为什么不想法子改变,却非要寄希望于别人身上呢?从小在山间长大,一直自食其力的段南山对于这种行为非常不解。
那些人劝不动段南山,只得将此处的里长搬出来,想着说大小也是个官儿,总能震慑一番。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位中年发福一脸富贵相的里长见到段南山大惊失色,下意识地唤了一声“段县令”,诸人还不明所以,但段南山却听得清清楚楚,他的心弦一下子就绷起来来,但同时也有一丝欣喜流露开来。
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人只记得青阳县曾有过这么一件事,可对于段衍之这个人几乎已经没了印象,眼前这人能一口叫破,可见他不仅识得段衍之,而且对他极为熟悉,说不定会知道当年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尽管段南山心中有了这样的猜想,也没有立刻发问,他知道事关重大,切不可打草惊蛇的道理。
段南山假装没有听到那人的话,故意板起脸,装作不耐烦地道,“你们这些人,还有完没完,天天来晌晌来,我这忙得很,哪有那么多闲工夫跟你们磨嘴皮子,走走走,赶紧走!” ↑返回顶部↑
只瞧小家伙儿绕过了书本和毛笔,一把抓住了在托盘里滚来滚去发出响声的铃铛,何绣儿喜上眉梢,笑道,“到底是孩子心性,就喜欢这些玩的。”其实铃铛亦有很好的寓意,要知道,好的乐师可是千金难求一曲。
可惜她话音刚落,钰哥儿就丢下了铃铛,何绣儿一脸尴尬,方琳连忙接话道,“钰哥儿脖子上那长命锁上挂着三个小铃铛呢,许是觉得有些像才拿起来的,这孩子啊,还真说不准他喜欢什么。”
这话也不假,赵钰自打出生起就不哭不闹的,稍微大点之后,不管谁抱他都笑呵呵的,一点也不认生,即便是方丽不在跟前,也从来不哭闹。
这会儿他皱着眉在糕点、弓箭和算盘之间来回打量,最先被拿起的是沈如意放进去的糕点,因为是刚做的,还有一点儿余温,小家伙戳了戳,又舔了舔,然后咬了一口,喜笑颜开。
那糕点做得松软,钰哥儿如今长了乳牙,倒是能吃得下,众人松了一口气,李氏脸上的笑意爬满了额头的皱纹,她还是头一回觉得如意这丫头给自己长脸,可还没高兴多久呢,钰哥儿三下五除二地啃了两口糕点,就又将它放下啦,嘿嘿笑着地拿起段南山做的弓箭来。
方丽哎呀一声,忙伸手去拦,这弓箭可不像其他物品,是会伤人的,钰哥儿年岁小,怕是不知轻重。
钰哥儿见他娘要抢自己手里的东西,愈发认定这是个好玩意,紧紧抓着就是不松手,方丽恐防硬拽会伤着儿子,无奈地叫赵大武来帮忙。
亲娘想要都不给,他这亲爹也只能靠边站,刚握住儿子的小手,钰哥儿就嗷嗷地叫起来,一点也不情愿撒手。
赵大武见状笑,“儿子喜欢这弓箭,将来身子肯定不像咱俩似的文文弱弱,学了武艺强身健体保家卫国,说不定成了大将军,还能给你挣个诰命呢。”
“管他有没有出息,还不都是我儿子。”方丽哼了声,一边握住儿子手中的弓箭,一边柔声劝道,“钰哥儿乖,咱不要这个,来,看看这个,这是你奶奶买给你的小算盘,喏,还有你平安叔叔送给你的铜钱,都是祝福我们家钰哥儿将来生活富贵的。”
钰哥儿只管咯咯地笑,压根不理会他娘,方丽叹了口气,大人们见这情形也知道钰哥儿选中的就是那套小弓箭,沈平安摸了摸鼻子,“难为钰哥儿,竟然不是个贪财的。”
段南山知晓方丽是怕钰哥儿伤着自己才这么说的,也没生气,挠挠头道,“做这玩意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回头我再重新打磨打磨,给钰哥儿当个玩具耍弄。”
方丽点了点头,随即又苦笑道,“可钰哥儿老拿着这个也不行啊,他手底下没个轻重的,万一伤着了怎么办?”
到最后,竟然是方琳用皓哥儿的拨浪鼓从小家伙儿手里把那副小弓箭给换了出来。
方丽总算放下心,感慨了两句儿子越大越不听话之类的,忽然问道,“对了,姐,你这马上就出月子了,皓哥儿这满月酒是摆还是不摆?”
庄户人家孩子满月,但凡家里日子过得去,都有摆酒的习俗,钰哥儿当初过满月的时候,除了家中亲戚,邻里们也都提着鸡蛋来道过贺。
“不摆了。”方琳摇了摇头,“这事儿我和南山早前就商量过了,自家亲戚都在这儿,到日子了晚上一块吃个饭就成了,现在离乡背井的,没必要摆什么排场。”
要说这事还是方琳先跟段南山说起的,修葺了宅子,买下这几间铺子,他们两口子手里余下的现银子也只有不到一百两,虽说日常生活没什么花用,但亦要能省则省,因为还要拿出些银钱供段南山在外头打听消息。
这些时日以来,不是没有打听到过消息,可碰巧这一场水灾,许多住户都离了家,寻觅不到踪影,可让段南山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一筹莫展想要放弃的时候,这件事终于有了一点儿眉目。
☆、第103章 蛛丝马迹
说来也凑巧,方琳在县城东南角买下的那个染布坊,旁边还住着七八户以纺纱织布为生的住户,这染布坊没了,他们也就没了营生。因着这院子是打算留出来专门做腊肠的,方琳虽说出了月子,可还要照顾孩子,于是段南山便将拾掇院子的活计揽在了自己身上。
纺纱的邻居知道这宅子卖了出去,满心以为接手的人要继续开染布坊,上门相询能不能让他们继续给供货。
段南山自然是摇头的,他们对染布一窍不通,如何能将这染布坊继续开下去,不过他倒也留了个心眼,没说这院子打算用来用作什么。
那几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十分失望,可见段南山每日独来独往,在院子里忙忙碌碌,便起了劝说他的心思。
买下这院子的方琳的主意,任他们如何游说段南山也无济于事,但这群人也着实有耐心,日日轮换着上门来,说的话儿也从一开始有理有据的分析,变成了苦苦哀求,饶是如此,段南山依旧不为所动,从白河镇逃难来青阳的路上,比他们还会痛哭流涕的人多了去,既然觉得无法活下去,为什么不想法子改变,却非要寄希望于别人身上呢?从小在山间长大,一直自食其力的段南山对于这种行为非常不解。
那些人劝不动段南山,只得将此处的里长搬出来,想着说大小也是个官儿,总能震慑一番。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位中年发福一脸富贵相的里长见到段南山大惊失色,下意识地唤了一声“段县令”,诸人还不明所以,但段南山却听得清清楚楚,他的心弦一下子就绷起来来,但同时也有一丝欣喜流露开来。
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人只记得青阳县曾有过这么一件事,可对于段衍之这个人几乎已经没了印象,眼前这人能一口叫破,可见他不仅识得段衍之,而且对他极为熟悉,说不定会知道当年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尽管段南山心中有了这样的猜想,也没有立刻发问,他知道事关重大,切不可打草惊蛇的道理。
段南山假装没有听到那人的话,故意板起脸,装作不耐烦地道,“你们这些人,还有完没完,天天来晌晌来,我这忙得很,哪有那么多闲工夫跟你们磨嘴皮子,走走走,赶紧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