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2 / 4)
……
这样的讨论,在音乐厅的大堂里是屡见不鲜。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报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就连克多里和丹尼尔都是打从内心里的感慨:时隔一年,奥斯顿这个懒惰的家伙,竟然一点都没有退步,反而真的是在不停地在进步啊!
而像胡克、塞西这样的充实粉丝,则是激动到难以自制。他们兴奋地在自己的推特、k上发表对这场音乐会的感慨赞美,并且收获了一大票的“混蛋,我也想去现场听啊”、“塞西你太坏了!拉仇恨”、“胡克你等着,回来我揍死你”的评论。
而与他们境遇相同的,是b市交响乐团、帕雷森剧院乐团、华夏爱乐乐团以及维爱、柏爱的一部分成员们。他们作为戚暮和闵琛的亲友们,很明显也得到了大量的赠票。
今晚,当音乐会结束后,他们都非常高兴地将对演出的感想发表到了自己的推特、微博上。这种行为明显地拉足了仇恨,比如杜胜新发的微博,竟然在短短一个小时内获得了过千的转发和评论!
【啊啊啊啊啊!我们也好想去听小七和闵神演出啊啊啊啊!!!!】【嘤嘤嘤嘤,为什么没有直播、为什么没有直播、为什么没有直播……重要的话重复三遍!】【我怎么就被谭老给留下来了呢?qaq我也好想去听小七的演出啊!】……
见状,杜胜不由地感慨:小七的乐迷真是多得到处都是啊!
他记得华夏那边现在好像还是凌晨四五点吧,这大半夜的都能有这么多的转发和评论啊!但是他还没有感慨多久,杜胜的手机忽然就嗡嗡地震动起来,他一看那手机上的名字,便赶紧接起电话:“谭老,您怎么还没有睡啊?”
电话那边传来老人家闷闷的哼声:“哼!你在微博上很得瑟啊,小杜。明天就给我快点回华夏,知道吗!”
杜胜:“……”
您怎么也去看微博了啊!
不对……不就是被乐团的事情拌着了、没办法来现场嘛,您怎么也吃醋了啊!
第二百四十二章
这场音乐会结束后,戚暮和闵琛收获的好评已经无法用简单的数量来形容。
只要到场的乐评家,都在一周内对这场演出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甚至是那些音乐家、学生、乐团成员们,也在自己的推特等社交账号上发布了自己对这场音乐会的观点看法。
虽然那些观点各有不同,有人的关注点放在了戚暮的身上,有人的关注点放在了闵琛身上,而有的人的关注点甚至放到了小公主“伊蒂丝”身上。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这些评价的正面性——
全都是一个大写的“好”!
听了这场音乐会的人,纷纷感叹自己幸好没有错过如此盛大的演出,而他们的亲朋好友则各个都投以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在心里暗搓搓地内牛满面:怎么他们就没有去现场听一听呢?!!!
甚至连谭老、祝文钧等几个拿到了邀请函、却因为有事而不能来现场听音乐会的人,都直接打来电话找戚暮抱怨:“小七啊,怎么说也得录制一张cd吧?没有唱片还能稍微接受一下,怎么可以连cd都没有呢?!”
对于这样的“指责”,戚暮只得苦笑着安慰道:“祝叔叔,对于录制唱片这件事我和闵琛都觉得没有必要。我们不想将这次的音乐会作为一次商品来盈利,您不要生气,明年……我再给您寄邀请函,可以吗?”
说到这里,祝文钧才笑眯眯地“消了气”,而戚暮则是哭笑不得地挂断了电话,转首看向了一旁正低头理着资料的男人。他无可奈何地摊摊手,说道:“刚才谭老和祝叔叔都打电话来责问我了,看样子……下次我们要不要录制一些唱片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闻言,闵琛并没有反对,他伸手揽过了青年,低声道:“嗯,听你的。”
巴黎合奏会结束后,戚暮和闵琛打算在这座城市停留一天,等第二天再各自乘飞机飞往维也纳和柏林。深邃漆黑的巴黎夜幕下,某座高级公寓的灯一直亮到了后半夜,才被它的主人熄灭。
音乐会结束后并不是没有事情了,处理这些后续的工作也是极其费心的。因此当两人将所有的后续文件都确认完毕后,就算是精力一向比较充沛的戚暮,都感觉到了一丝疲累。互相道了一声“晚安”、交换了一个温情柔和的晚安吻后,两人便相拥着入眠。
而等到戚暮回到维也纳的第三天,作为周刊发放的比利时国宝级古典音乐杂志《国家音乐殿堂》终于面世了。和无数杂志的忠实读者猜想的一样,《国家音乐殿堂》的封面与之前发行的其他古典音乐杂志一样,都是以戚暮和闵琛的那场音乐会的剪影为主。
在那质感良好的封面上,是一架黑色的钢琴剪影和一把白色的小提琴剪影,两者以并列的方式矗立在封面的中央,没有伯仲之分。而在那封面的右方,则是用大号字印刷着——
《钢琴与小提琴的盛会,点燃巴黎之夜!》
所有读者再细细往下一看,当他们看到那个作者的名字时,他们都是齐齐愣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作者——
格拉特·李斯孟特!
上帝啊,竟然是格拉特大师!这可是比利时当之无愧的顶级乐评大师了啊!果然,当夜受到邀请的乐评大师们都给这场合奏会写出了乐评,连格拉特大师也不例外啊! ↑返回顶部↑
这样的讨论,在音乐厅的大堂里是屡见不鲜。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报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就连克多里和丹尼尔都是打从内心里的感慨:时隔一年,奥斯顿这个懒惰的家伙,竟然一点都没有退步,反而真的是在不停地在进步啊!
而像胡克、塞西这样的充实粉丝,则是激动到难以自制。他们兴奋地在自己的推特、k上发表对这场音乐会的感慨赞美,并且收获了一大票的“混蛋,我也想去现场听啊”、“塞西你太坏了!拉仇恨”、“胡克你等着,回来我揍死你”的评论。
而与他们境遇相同的,是b市交响乐团、帕雷森剧院乐团、华夏爱乐乐团以及维爱、柏爱的一部分成员们。他们作为戚暮和闵琛的亲友们,很明显也得到了大量的赠票。
今晚,当音乐会结束后,他们都非常高兴地将对演出的感想发表到了自己的推特、微博上。这种行为明显地拉足了仇恨,比如杜胜新发的微博,竟然在短短一个小时内获得了过千的转发和评论!
【啊啊啊啊啊!我们也好想去听小七和闵神演出啊啊啊啊!!!!】【嘤嘤嘤嘤,为什么没有直播、为什么没有直播、为什么没有直播……重要的话重复三遍!】【我怎么就被谭老给留下来了呢?qaq我也好想去听小七的演出啊!】……
见状,杜胜不由地感慨:小七的乐迷真是多得到处都是啊!
他记得华夏那边现在好像还是凌晨四五点吧,这大半夜的都能有这么多的转发和评论啊!但是他还没有感慨多久,杜胜的手机忽然就嗡嗡地震动起来,他一看那手机上的名字,便赶紧接起电话:“谭老,您怎么还没有睡啊?”
电话那边传来老人家闷闷的哼声:“哼!你在微博上很得瑟啊,小杜。明天就给我快点回华夏,知道吗!”
杜胜:“……”
您怎么也去看微博了啊!
不对……不就是被乐团的事情拌着了、没办法来现场嘛,您怎么也吃醋了啊!
第二百四十二章
这场音乐会结束后,戚暮和闵琛收获的好评已经无法用简单的数量来形容。
只要到场的乐评家,都在一周内对这场演出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甚至是那些音乐家、学生、乐团成员们,也在自己的推特等社交账号上发布了自己对这场音乐会的观点看法。
虽然那些观点各有不同,有人的关注点放在了戚暮的身上,有人的关注点放在了闵琛身上,而有的人的关注点甚至放到了小公主“伊蒂丝”身上。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这些评价的正面性——
全都是一个大写的“好”!
听了这场音乐会的人,纷纷感叹自己幸好没有错过如此盛大的演出,而他们的亲朋好友则各个都投以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在心里暗搓搓地内牛满面:怎么他们就没有去现场听一听呢?!!!
甚至连谭老、祝文钧等几个拿到了邀请函、却因为有事而不能来现场听音乐会的人,都直接打来电话找戚暮抱怨:“小七啊,怎么说也得录制一张cd吧?没有唱片还能稍微接受一下,怎么可以连cd都没有呢?!”
对于这样的“指责”,戚暮只得苦笑着安慰道:“祝叔叔,对于录制唱片这件事我和闵琛都觉得没有必要。我们不想将这次的音乐会作为一次商品来盈利,您不要生气,明年……我再给您寄邀请函,可以吗?”
说到这里,祝文钧才笑眯眯地“消了气”,而戚暮则是哭笑不得地挂断了电话,转首看向了一旁正低头理着资料的男人。他无可奈何地摊摊手,说道:“刚才谭老和祝叔叔都打电话来责问我了,看样子……下次我们要不要录制一些唱片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闻言,闵琛并没有反对,他伸手揽过了青年,低声道:“嗯,听你的。”
巴黎合奏会结束后,戚暮和闵琛打算在这座城市停留一天,等第二天再各自乘飞机飞往维也纳和柏林。深邃漆黑的巴黎夜幕下,某座高级公寓的灯一直亮到了后半夜,才被它的主人熄灭。
音乐会结束后并不是没有事情了,处理这些后续的工作也是极其费心的。因此当两人将所有的后续文件都确认完毕后,就算是精力一向比较充沛的戚暮,都感觉到了一丝疲累。互相道了一声“晚安”、交换了一个温情柔和的晚安吻后,两人便相拥着入眠。
而等到戚暮回到维也纳的第三天,作为周刊发放的比利时国宝级古典音乐杂志《国家音乐殿堂》终于面世了。和无数杂志的忠实读者猜想的一样,《国家音乐殿堂》的封面与之前发行的其他古典音乐杂志一样,都是以戚暮和闵琛的那场音乐会的剪影为主。
在那质感良好的封面上,是一架黑色的钢琴剪影和一把白色的小提琴剪影,两者以并列的方式矗立在封面的中央,没有伯仲之分。而在那封面的右方,则是用大号字印刷着——
《钢琴与小提琴的盛会,点燃巴黎之夜!》
所有读者再细细往下一看,当他们看到那个作者的名字时,他们都是齐齐愣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作者——
格拉特·李斯孟特!
上帝啊,竟然是格拉特大师!这可是比利时当之无愧的顶级乐评大师了啊!果然,当夜受到邀请的乐评大师们都给这场合奏会写出了乐评,连格拉特大师也不例外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