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 / 3)
群臣俯首高呼道:“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三卷(本卷章目调寄“柳梢春”) 第二十二章 谈佛论道,将伊拒了(3)
更新时间:2012-1-9 16:21:42 本章字数:5800
普曜大师道:“道教若此,难怪道教在中土如此兴盛。创教之圣祖,皆是大智慧之人。我佛佛祖释迦牟尼本为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佛祖降生七日后,母亲便过世,佛祖深感人间生、老、病、死的痛苦,遂萌出家修道之志。在十九岁时,佛祖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初访毗舍离国跋伽婆求道,复至王舍城受贤者阿罗逻迦蓝,郁陀迦罗摩子之教,以所学难臻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之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苦行生活,其间有净饭王所派五位侍者与之共修。苦修期间,佛祖日食一麻一麦?渲列翁蹇菔荩纳硭ソ撸贾瘴茨艹傻溃宋蚩嘈蟹堑玫乐颍斐隹嘈辛帧4耸保残拗迨陶呶笠苑鹱嫱耸y佬模焐嶂ァ*?
[jp2]佛祖放弃苦行后,至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思惟解脱之道。佛祖在菩提树下禅定四十九日,战胜天魔的威胁、诱惑,终于豁然大悟,证得揭示诸法实相的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为佛陀。[jp]
佛陀悟道之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教。他为了宣扬佛法,普渡众生,走遍天竺各地。八十岁时,佛陀在毗舍离城涅盘,化为释迦牟尼佛。”
黄裳道:“西方极乐世界以释迦牟尼为尊,中土天界最高尊神乃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尊神。
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开辟天地,从此有了人间。每到劫数终尽,天地初开,元始天尊便降临天地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
灵宝天尊由混太无元玄黄之气所化生,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灵宝天尊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
道德天尊即为太上老君,由圣人老子化成。道德天尊上处五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道德天尊分身降世,开度众生。
轩辕黄帝与圣人老子同为道教之始祖,黄帝教导世人种五谷,识文字,造舟车,制音律,识医理,被中土各族尊为先祖,黄帝得道后,驾龙飞天而去,化为央央元灵元君,元君总掌天界,能够驱策群仙。
三清之下的四位天帝乃是四御: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玉皇大帝与四御齐名,我朝皇帝尊玉皇大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玉皇大帝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主宰总领宇宙生灵,造化万物。
之下还有五曜星君,五斗星君,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诸位星辰之神,以及三官大帝,文昌帝君等诸多仙君。”
普曜大师道:“天界诸位神灵,享受天道之清净,不修得十善因缘,无能成此正果。然那人道中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诸多痛苦。阿修罗道,除一般苦难外,又因常好与帝释斗,或断肢节,或破其身,或复致死。畜生道中,或苦役、或充食、或人杀、或互啖,其苦无穷。饿鬼道中,不闻浆水之名,所见清水,皆成脓血,不得饮食,饥渴难当;且常为刀杖驱逼,恐怖非常。地狱道中,或火坑、或坚冰、或刀山、或剑树、或碾硙、或汤镬、或沸屎、或合山等诸多苦具,繁多难述。
我佛心念众生,如母忆子。众生身受苦难,我佛怎能静心禅修!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黄裳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此乃何等的慈心,何等的悲愿!然世人愚沌,怎知我佛之大慈悲心?世人形态各异,世事无常,世间若此,若以佛法治之,却依何法理?还望大师指教。”
普曜大师道:“昔日,莲华城莲华王突然崩殂,莲华王没有嗣子,诸大臣忙寻找有相之人担当国王。诸大臣寻遍各村各寨,各城各都,终于在一棵树下,找到一人。此时天色炎热,此人在树荫下躺卧,虽然日头已经移去,但树荫却不随日而移,仍为此人遮挡烈日。诸位大臣将此人带入王宫,为他穿上王服宝冠,诸大臣说:‘今后国家就由你治理了。’此人回答:‘我实在不懂得治理王事。’诸大臣说:‘你已为我们的国王,你必须治理这个国家。’此人回答:‘我若为国王,你等诸人必须悉受十善业道,治理王事也需依从十善业道,如此,我才作此国王。’诸大臣皆答:‘臣等顺行。’之后,莲华城以十善业道治国,百姓安然乐业,国家享通昌运。”
黄裳道:“何谓十善业道?还请大师详解。”
普曜大师道:“佛教分为五乘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但佛法是以人天乘,趣于大乘直达佛乘为基础。故人天乘即是佛乘的始阶。因此佛法流通于世间,当以世人为中心,施设契合时机的教法:首为五戒,谓之人乘正法。再由五戒扩大,即十善业道。所谓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此五戒是由十善所摄缩,只是五戒侧重在身的修为,而十善是兼明心的动念而已。五戒扩大开来,便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此乃是十善业道。不杀生而慈心于仁;不偷盗而义利节用;不邪淫而贞良守礼;不妄语而诚实无欺;不两舌而无争是非;不恶口而出言慈和;不绮语而言说有礼;不悭贪而慈心舍施;不嗔恚而慈忍积福;不愚痴而多闻增智。”
黄裳道:“人人奉行十善业道,一则可制止外在恶行,另则可清净世人心境,以达到建立人间净土,此亦为佛法之目的。”
普曜大师道:“施主所言极是,阿弥陀佛!”
黄裳道:“治理国家,道家之法乃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因循自然,顺应万物之本性,不人为强制和干涉。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作为王上,则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就是说,世上最美好的事物,最上等的善行就像水一样,默默滋润万物,给万物带来生机,但却从来不去炫耀自己,不大事张扬自己。为了让天下安宁,百姓幸福,王上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骚扰百姓,不要事必躬亲,不要把意志强加于人民。
道家治国,以百姓之心为心,所谓'理国之道,务先爱民,民为国本,不可弃也。'长江大海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河流的君王,就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使天下众河流汇入其中,形成百川朝王之势。要想得到万民的拥护和尊重,就要设身处地关心他们,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万民衣食有余。
道家治国,反对用兵,‘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构筑人间乐土,必须反对以兵力逞强,胡乱用兵之结果,只会给众生带来灾难,加深众生的痛苦。’
道家治国方略甚多,我虽熟读道教典籍,然其理深奥,终不能完全明了。”
普曜大师道:“施主身为朝廷重臣,贫僧深知施主之良苦用心。皈依佛法之后的阿育王,依佛理颁布诰文,使万民遵守,诰文内容我说于施主:一曰敬长,对于父母、师父、长老及各级官员等,均应尊敬,尤其对于父母之亲,务必要尽孝道;对于亲属朋友,也应和蔼相处。二曰爱众,居高位者,对于下级属员、佣仆,以及贫苦大众,应当谦和相待;对于苦行道士、婆罗门教徒、佛教僧尼,更应倍加敬重,并且,要多做有助于众生的好事。三曰真诚,为人要真诚,要说真话,不可妄语。四曰施舍,对于修禅苦行之士、老弱残废之人,应竭尽所能从旁协助,或布施财物,或扶持生计,以尽人道。五曰护生,对于世间一切众生不可伤杀,以终其天年。六曰包容,应彼此包容,不可揭他人之短,显自己之长,对其他宗教亦要宽容,和平共处。七曰作业,坚信佛法,广行善事。”
黄裳叹道:“阿育王所颁诰文,与十善业道无异,若以此治国,国家岂有不祥和安宁之理?”
普曜大师道:“施主若能扶助圣上,使国家安康,万民安乐,也是一件大大的功德。”
黄裳点头道:“弟子亦如此认为。”黄裳接着道:“佛法无边无涯,弟子有时清晰,有时却很混沌,何谓佛法?还望大师教诲。” ↑返回顶部↑
第三卷(本卷章目调寄“柳梢春”) 第二十二章 谈佛论道,将伊拒了(3)
更新时间:2012-1-9 16:21:42 本章字数:5800
普曜大师道:“道教若此,难怪道教在中土如此兴盛。创教之圣祖,皆是大智慧之人。我佛佛祖释迦牟尼本为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佛祖降生七日后,母亲便过世,佛祖深感人间生、老、病、死的痛苦,遂萌出家修道之志。在十九岁时,佛祖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初访毗舍离国跋伽婆求道,复至王舍城受贤者阿罗逻迦蓝,郁陀迦罗摩子之教,以所学难臻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之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苦行生活,其间有净饭王所派五位侍者与之共修。苦修期间,佛祖日食一麻一麦?渲列翁蹇菔荩纳硭ソ撸贾瘴茨艹傻溃宋蚩嘈蟹堑玫乐颍斐隹嘈辛帧4耸保残拗迨陶呶笠苑鹱嫱耸y佬模焐嶂ァ*?
[jp2]佛祖放弃苦行后,至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思惟解脱之道。佛祖在菩提树下禅定四十九日,战胜天魔的威胁、诱惑,终于豁然大悟,证得揭示诸法实相的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为佛陀。[jp]
佛陀悟道之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教。他为了宣扬佛法,普渡众生,走遍天竺各地。八十岁时,佛陀在毗舍离城涅盘,化为释迦牟尼佛。”
黄裳道:“西方极乐世界以释迦牟尼为尊,中土天界最高尊神乃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尊神。
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开辟天地,从此有了人间。每到劫数终尽,天地初开,元始天尊便降临天地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
灵宝天尊由混太无元玄黄之气所化生,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灵宝天尊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
道德天尊即为太上老君,由圣人老子化成。道德天尊上处五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道德天尊分身降世,开度众生。
轩辕黄帝与圣人老子同为道教之始祖,黄帝教导世人种五谷,识文字,造舟车,制音律,识医理,被中土各族尊为先祖,黄帝得道后,驾龙飞天而去,化为央央元灵元君,元君总掌天界,能够驱策群仙。
三清之下的四位天帝乃是四御: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玉皇大帝与四御齐名,我朝皇帝尊玉皇大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玉皇大帝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主宰总领宇宙生灵,造化万物。
之下还有五曜星君,五斗星君,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诸位星辰之神,以及三官大帝,文昌帝君等诸多仙君。”
普曜大师道:“天界诸位神灵,享受天道之清净,不修得十善因缘,无能成此正果。然那人道中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诸多痛苦。阿修罗道,除一般苦难外,又因常好与帝释斗,或断肢节,或破其身,或复致死。畜生道中,或苦役、或充食、或人杀、或互啖,其苦无穷。饿鬼道中,不闻浆水之名,所见清水,皆成脓血,不得饮食,饥渴难当;且常为刀杖驱逼,恐怖非常。地狱道中,或火坑、或坚冰、或刀山、或剑树、或碾硙、或汤镬、或沸屎、或合山等诸多苦具,繁多难述。
我佛心念众生,如母忆子。众生身受苦难,我佛怎能静心禅修!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黄裳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此乃何等的慈心,何等的悲愿!然世人愚沌,怎知我佛之大慈悲心?世人形态各异,世事无常,世间若此,若以佛法治之,却依何法理?还望大师指教。”
普曜大师道:“昔日,莲华城莲华王突然崩殂,莲华王没有嗣子,诸大臣忙寻找有相之人担当国王。诸大臣寻遍各村各寨,各城各都,终于在一棵树下,找到一人。此时天色炎热,此人在树荫下躺卧,虽然日头已经移去,但树荫却不随日而移,仍为此人遮挡烈日。诸位大臣将此人带入王宫,为他穿上王服宝冠,诸大臣说:‘今后国家就由你治理了。’此人回答:‘我实在不懂得治理王事。’诸大臣说:‘你已为我们的国王,你必须治理这个国家。’此人回答:‘我若为国王,你等诸人必须悉受十善业道,治理王事也需依从十善业道,如此,我才作此国王。’诸大臣皆答:‘臣等顺行。’之后,莲华城以十善业道治国,百姓安然乐业,国家享通昌运。”
黄裳道:“何谓十善业道?还请大师详解。”
普曜大师道:“佛教分为五乘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但佛法是以人天乘,趣于大乘直达佛乘为基础。故人天乘即是佛乘的始阶。因此佛法流通于世间,当以世人为中心,施设契合时机的教法:首为五戒,谓之人乘正法。再由五戒扩大,即十善业道。所谓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此五戒是由十善所摄缩,只是五戒侧重在身的修为,而十善是兼明心的动念而已。五戒扩大开来,便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此乃是十善业道。不杀生而慈心于仁;不偷盗而义利节用;不邪淫而贞良守礼;不妄语而诚实无欺;不两舌而无争是非;不恶口而出言慈和;不绮语而言说有礼;不悭贪而慈心舍施;不嗔恚而慈忍积福;不愚痴而多闻增智。”
黄裳道:“人人奉行十善业道,一则可制止外在恶行,另则可清净世人心境,以达到建立人间净土,此亦为佛法之目的。”
普曜大师道:“施主所言极是,阿弥陀佛!”
黄裳道:“治理国家,道家之法乃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因循自然,顺应万物之本性,不人为强制和干涉。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作为王上,则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就是说,世上最美好的事物,最上等的善行就像水一样,默默滋润万物,给万物带来生机,但却从来不去炫耀自己,不大事张扬自己。为了让天下安宁,百姓幸福,王上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骚扰百姓,不要事必躬亲,不要把意志强加于人民。
道家治国,以百姓之心为心,所谓'理国之道,务先爱民,民为国本,不可弃也。'长江大海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河流的君王,就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使天下众河流汇入其中,形成百川朝王之势。要想得到万民的拥护和尊重,就要设身处地关心他们,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万民衣食有余。
道家治国,反对用兵,‘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构筑人间乐土,必须反对以兵力逞强,胡乱用兵之结果,只会给众生带来灾难,加深众生的痛苦。’
道家治国方略甚多,我虽熟读道教典籍,然其理深奥,终不能完全明了。”
普曜大师道:“施主身为朝廷重臣,贫僧深知施主之良苦用心。皈依佛法之后的阿育王,依佛理颁布诰文,使万民遵守,诰文内容我说于施主:一曰敬长,对于父母、师父、长老及各级官员等,均应尊敬,尤其对于父母之亲,务必要尽孝道;对于亲属朋友,也应和蔼相处。二曰爱众,居高位者,对于下级属员、佣仆,以及贫苦大众,应当谦和相待;对于苦行道士、婆罗门教徒、佛教僧尼,更应倍加敬重,并且,要多做有助于众生的好事。三曰真诚,为人要真诚,要说真话,不可妄语。四曰施舍,对于修禅苦行之士、老弱残废之人,应竭尽所能从旁协助,或布施财物,或扶持生计,以尽人道。五曰护生,对于世间一切众生不可伤杀,以终其天年。六曰包容,应彼此包容,不可揭他人之短,显自己之长,对其他宗教亦要宽容,和平共处。七曰作业,坚信佛法,广行善事。”
黄裳叹道:“阿育王所颁诰文,与十善业道无异,若以此治国,国家岂有不祥和安宁之理?”
普曜大师道:“施主若能扶助圣上,使国家安康,万民安乐,也是一件大大的功德。”
黄裳点头道:“弟子亦如此认为。”黄裳接着道:“佛法无边无涯,弟子有时清晰,有时却很混沌,何谓佛法?还望大师教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