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2 / 4)
听到这声呐喊,方才就做准备的赶紧提高警惕,得做到别挡人家路也别让他们将圣上的视线带过来。在出言御史冲出来的时候,周围人第一时间给他让开路,让他一下子畅通无阻来到殿中央。
“哦,若朕非要如此呢?”李世民气死了,刘家子,有种直说刘宏的名字呀。
“为大唐百姓,臣愿以死相谏!若圣上偏要给猪封爵,微臣就撞死在这大殿上。”
“朕的圣旨已经写好,你若撞便撞吧。”
那么多人下决心,最后也就一个敢冲出来,这会儿听李世民之言他很懵。对于圣上的了解,他不是最集思广益善纳谏言吗?本来只是想做做样子,既然圣上一意孤行欲成全咱的名声,那豁出性命也值了。
助攻,快步跑向柱子,瞄准,撞!
有人,不,有猪比他快。阿绿跳起来将人给踩在蹄子下,你想出这个名,本猪可不想。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祸国妖妃、祸国奸臣、祸国昏君,难道本猪要成为祸国肥猪吗?!
见跟自己作对的御史出丑,李世民很好心情地大喘气道:“朕之所以给阿绿封爵,全因为穆罕默德国主给朕的私信里写到待阿绿为友,若阿绿不回大唐本想给他大片封邑的。在这种情况下阿绿毅然决然回来了,如此忠心耿耿的…猪,一个空头爵位都舍不得?朕是这全大唐生命的国主,不拘对人。若之后谁能为百姓们立功,无论什么种族都可封赏!”
不愧是圣上,这么一说形象立刻高大起来。原本会成为笑柄被人称作昏君的事情,现在一弄可以作为流传后的轶事来宣传了。至于穆罕默德还给写信了,你咋不早说?诶等等,咱没看到信,也许是他信口开河呢。
大家都庆幸,都亏没跳出来。圣上绝对趁机整人呢,若他早早说出理由哪会有人作对。这是想告诉大臣们,尤其御史们,想拿朕青史留名,下辈子吧。再有,别总叽叽歪歪跟朕作对,看看眼前的啥下场。
李世民这么做主要因为官办私塾的事情之前受阻,有王珏的帮助才终于在涟水县成功运作第一个官办私塾,前阵子他派人去各地陆续开私塾的时候在哪都遇到怪事,若说背后无人阻挠绝对是骗人。先用这个事情敲打一番,若不悔改别怪朕下死手。
今天最得意的就是阿绿,下朝后他背着圣旨跟秦琼走了,本猪今天不想见到王珏。
第302章 一倭不容二恪
也不知道老师和师兄们都在干嘛,想来今年是无法回家了,虽然阿娘很啰嗦……但……
诸葛恪躺在海边沙滩晒太阳,想着无聊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若头前被派来还成,听两个女师兄讲行动起来很有趣。现在嘛,他每天做的是怎么给租界区内的倭国百姓洗脑,怎么帮助大唐过来的商队发倭国战争财,当然最重要的还得看着李恪。
能不能回去,什么时候回去,取决于用多长时间搞定李恪。距离大臣们为李恪来倭国的事情争执已经过去半年,期间诸葛恪多次接到王珏来信给他讲述大唐发生的事情。除了按时到来的商队,经过筛选的儒生们前几日也顺利抵达。
得,件件事情都得他操心,诸葛恪从沙滩上爬起来伸个懒腰开始往城里走,一直在海滩上守卫保护他安全的王家仆从和各大臣亲兵赶紧跟上。啧啧,平日在南山的时候不觉得什么,跟诸葛郎君出来几个月才真正见识到他的厉害。
甭管人家武力值如何是否需要咱保护,凭着诸葛恪自到倭国后频频使出的手段就让他们心理发紧,无论是主子派遣的任务还是诸葛恪本身的能力都让这些人不敢怠慢。
没人敢拿面前笑眯眯的郎君当绵羊,他可是仅用三个月就成功从李恪处夺。权控制住整个租界区。
进城,一个倭国妇人抱着孩子迎面走来,“诸葛郎君,感谢您的慷慨,愿菩萨保佑您平安。”
“娃娃身体大好了?我看他的年龄可以启蒙,不若送孩子去咱们刚成立的书院读书,我们圣上说全当历练学者,在倭国授课不收费。这些来授课的学者都是出门历练,他们往后还要回大唐去。旁的不说,若孩子学好了,往后可以自己开书院收徒授课,也不用再为他的前途担忧。”
便是不收学费孩子读书也要些花销,但是想想也只有他们租界区百姓能学到唐人的知识,妇人一咬牙决定送孩子去学习。见诸葛恪满面真诚,并没有因身为名士弟子和租界区管理人而跋扈,妇人衷心说道:“感谢唐皇将诸葛郎君派来倭国,愿菩萨保佑他福寿绵绵。”
诸葛恪的表情更加真诚,他感慨道:“我代圣上谢谢你,都是因为倭国百姓如你一般崇敬我们圣上,他才会远在大海的另一边还想着倭国百姓们。”
想想因为战乱导致民不聊生,只有租界区内因为唐人从大唐运来粮食低价卖给倭国百姓,才有他们如今的安稳幸福日子。说句心里话,战乱后租界区百姓的日子可比原来作为舒明天皇子民的时候好多了。
想到此处,妇人眼睛有些湿润,愈发虔诚地说道:“可惜寺庙还没建好,我定要日日去烧香保佑唐皇平安。”
“佛祖自在人心,有心意就好,不要过于拘泥。若我们圣上知道百姓因为他劳累、耽误自己的生活,定会怪我没治理好地方。”
“唐皇真是……若我是大唐子民就好了!”
送走一个前日帮她孩子治病的妇人,迎面又走来一群矿工,“见过诸葛郎君,都亏有大唐庇护我们才能吃饱饭,近来工友们商量欲做点什么感激唐皇,只是我们见识有限……”
往书院走的路上,诸葛恪开始跟工人们探讨怎么对李世民表达谢意。到书院门口,耐心送走千恩万谢的矿工们,诸葛恪才带着一群跟班走进书院。
方才那些场景护卫们已经看麻木,他们虽然在大唐不是上层人士,但被派遣出来的时候多少都被主家透露过一些消息。唐人在倭国所做的每件事都不怀好意,然而屡次派出的人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能做到让倭国人感激,不知该自豪还是该冒冷汗。 ↑返回顶部↑
“哦,若朕非要如此呢?”李世民气死了,刘家子,有种直说刘宏的名字呀。
“为大唐百姓,臣愿以死相谏!若圣上偏要给猪封爵,微臣就撞死在这大殿上。”
“朕的圣旨已经写好,你若撞便撞吧。”
那么多人下决心,最后也就一个敢冲出来,这会儿听李世民之言他很懵。对于圣上的了解,他不是最集思广益善纳谏言吗?本来只是想做做样子,既然圣上一意孤行欲成全咱的名声,那豁出性命也值了。
助攻,快步跑向柱子,瞄准,撞!
有人,不,有猪比他快。阿绿跳起来将人给踩在蹄子下,你想出这个名,本猪可不想。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祸国妖妃、祸国奸臣、祸国昏君,难道本猪要成为祸国肥猪吗?!
见跟自己作对的御史出丑,李世民很好心情地大喘气道:“朕之所以给阿绿封爵,全因为穆罕默德国主给朕的私信里写到待阿绿为友,若阿绿不回大唐本想给他大片封邑的。在这种情况下阿绿毅然决然回来了,如此忠心耿耿的…猪,一个空头爵位都舍不得?朕是这全大唐生命的国主,不拘对人。若之后谁能为百姓们立功,无论什么种族都可封赏!”
不愧是圣上,这么一说形象立刻高大起来。原本会成为笑柄被人称作昏君的事情,现在一弄可以作为流传后的轶事来宣传了。至于穆罕默德还给写信了,你咋不早说?诶等等,咱没看到信,也许是他信口开河呢。
大家都庆幸,都亏没跳出来。圣上绝对趁机整人呢,若他早早说出理由哪会有人作对。这是想告诉大臣们,尤其御史们,想拿朕青史留名,下辈子吧。再有,别总叽叽歪歪跟朕作对,看看眼前的啥下场。
李世民这么做主要因为官办私塾的事情之前受阻,有王珏的帮助才终于在涟水县成功运作第一个官办私塾,前阵子他派人去各地陆续开私塾的时候在哪都遇到怪事,若说背后无人阻挠绝对是骗人。先用这个事情敲打一番,若不悔改别怪朕下死手。
今天最得意的就是阿绿,下朝后他背着圣旨跟秦琼走了,本猪今天不想见到王珏。
第302章 一倭不容二恪
也不知道老师和师兄们都在干嘛,想来今年是无法回家了,虽然阿娘很啰嗦……但……
诸葛恪躺在海边沙滩晒太阳,想着无聊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若头前被派来还成,听两个女师兄讲行动起来很有趣。现在嘛,他每天做的是怎么给租界区内的倭国百姓洗脑,怎么帮助大唐过来的商队发倭国战争财,当然最重要的还得看着李恪。
能不能回去,什么时候回去,取决于用多长时间搞定李恪。距离大臣们为李恪来倭国的事情争执已经过去半年,期间诸葛恪多次接到王珏来信给他讲述大唐发生的事情。除了按时到来的商队,经过筛选的儒生们前几日也顺利抵达。
得,件件事情都得他操心,诸葛恪从沙滩上爬起来伸个懒腰开始往城里走,一直在海滩上守卫保护他安全的王家仆从和各大臣亲兵赶紧跟上。啧啧,平日在南山的时候不觉得什么,跟诸葛郎君出来几个月才真正见识到他的厉害。
甭管人家武力值如何是否需要咱保护,凭着诸葛恪自到倭国后频频使出的手段就让他们心理发紧,无论是主子派遣的任务还是诸葛恪本身的能力都让这些人不敢怠慢。
没人敢拿面前笑眯眯的郎君当绵羊,他可是仅用三个月就成功从李恪处夺。权控制住整个租界区。
进城,一个倭国妇人抱着孩子迎面走来,“诸葛郎君,感谢您的慷慨,愿菩萨保佑您平安。”
“娃娃身体大好了?我看他的年龄可以启蒙,不若送孩子去咱们刚成立的书院读书,我们圣上说全当历练学者,在倭国授课不收费。这些来授课的学者都是出门历练,他们往后还要回大唐去。旁的不说,若孩子学好了,往后可以自己开书院收徒授课,也不用再为他的前途担忧。”
便是不收学费孩子读书也要些花销,但是想想也只有他们租界区百姓能学到唐人的知识,妇人一咬牙决定送孩子去学习。见诸葛恪满面真诚,并没有因身为名士弟子和租界区管理人而跋扈,妇人衷心说道:“感谢唐皇将诸葛郎君派来倭国,愿菩萨保佑他福寿绵绵。”
诸葛恪的表情更加真诚,他感慨道:“我代圣上谢谢你,都是因为倭国百姓如你一般崇敬我们圣上,他才会远在大海的另一边还想着倭国百姓们。”
想想因为战乱导致民不聊生,只有租界区内因为唐人从大唐运来粮食低价卖给倭国百姓,才有他们如今的安稳幸福日子。说句心里话,战乱后租界区百姓的日子可比原来作为舒明天皇子民的时候好多了。
想到此处,妇人眼睛有些湿润,愈发虔诚地说道:“可惜寺庙还没建好,我定要日日去烧香保佑唐皇平安。”
“佛祖自在人心,有心意就好,不要过于拘泥。若我们圣上知道百姓因为他劳累、耽误自己的生活,定会怪我没治理好地方。”
“唐皇真是……若我是大唐子民就好了!”
送走一个前日帮她孩子治病的妇人,迎面又走来一群矿工,“见过诸葛郎君,都亏有大唐庇护我们才能吃饱饭,近来工友们商量欲做点什么感激唐皇,只是我们见识有限……”
往书院走的路上,诸葛恪开始跟工人们探讨怎么对李世民表达谢意。到书院门口,耐心送走千恩万谢的矿工们,诸葛恪才带着一群跟班走进书院。
方才那些场景护卫们已经看麻木,他们虽然在大唐不是上层人士,但被派遣出来的时候多少都被主家透露过一些消息。唐人在倭国所做的每件事都不怀好意,然而屡次派出的人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能做到让倭国人感激,不知该自豪还是该冒冷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