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2 / 4)
影片到目前为止还算不错,毕竟才放了不到二十分钟,乔治·荣格来到加州,认识了自己的初恋女友,并且第一次步入贩毒行业,手上的积蓄越来越多,渐渐变成了一个富翁。这一部分不是重点,所以泰德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拍摄这一段剧情。乔治的贩毒手段在快剪下看起来挺惊险有趣,泰德总算给了点平铺直叙的手法,看上去还算有进步。
只是当影评人认为这就差不多了的时候,影片中第一个转折点出现了——乔治被捕,女友芭芭拉患了癌症命不久矣,乔治为了芭芭拉,做了一个错误但在他看来就是正确的事情,他决定带着芭芭拉逃跑。
当镜头定格在相拥的两人越拉越高的时候,持观望状态的影评人心里一突。乔治笑了?为什么?居然还是幸福的微笑?他难道不为自己的女友难过吗?可是为什么就算他笑了,他的笑容里却依然有一股悲伤压抑的苦涩气息?因为他可以陪伴芭芭拉余生吗?
不,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可是西奥罗德并不想让他们如意。在破旧的小旅馆中,芭芭拉永远闭上了眼。乔治叫了好几声都无法唤醒她,他努力让自己保持那轻快迷人的微笑,但是他做不到,眼泪早已打湿了眼眶。
他的双手握着她的手,抵在额头处,如同在十字架面前忏悔的信徒,低沉的哭泣着,那极具感染力的画面足以让放映厅里大部分人眼眶一红。
可是就在他们眼泪快要落下的时候,画面一切,变成了墓地,乔治的旁白再次响起,只是这一次,那慵懒迷人的轻快嗓音里,多了几分别的什么,也许是苍凉,也许是哀伤,也许是惋惜。
到眼眶的眼泪被逼回去,心里的大石却又压了一层。电影根本没有给观众痛哭一场发泄的机会,哪怕是乔治被母亲出卖,坐在警车中看向歇斯底里地母亲时死寂自嘲般的眼神,带给所有人的不是悲痛落泪,而是无言的苦涩与悲哀。
这份悲哀压在心底,吐不出来咽不下去,仿佛准备酝酿一场暴风雨,并且随着原本明亮欢快的东山再起片段,变得越来越浓,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些人被这股不知何时酝酿而起的压抑感惊得心下一凌。他们仿佛看到了这个状似轻松的影片背后隐藏着的恶魔,它带着惊人的力量,悄然占据了人们的心底,隐藏着,徘徊着,等待给人最后一击。
也有一些影评人惊惧地发现,每一阶段,每一转折之后作为旁白的西奥罗德的语气变化。那种细微的改变如果不注意恐怕还没有人发现,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此刻的旁白和影片开头的旁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难道是这个原因,是西奥罗德那极具天赋的声音搞的鬼?
不,或许不止这些,看看他的表演吧,那种自然到骨子里,却又深入人心的表演,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都能紧紧抓住差一点被不成熟的平淡节奏带走的观众的心。他清楚知道每一个转折点,这种对电影大局的宏观掌控犹如神迹,至今为止还有多少演员能凭借自身演技掌控整部电影节奏?
第二次被贪财的妻子出卖后,他失去了自己的女儿。为了挽回克里斯蒂娜,他又开始贩毒,这一次,被同伙出卖的他,失去的是自己的自由和见到女儿的权利。
盘踞在观众心底的魔鬼终于在西奥罗德那长达四分钟的独角戏里彻底爆发。西奥罗德当初的独角戏足有五分多钟,而且句句是精华,泰德思考了很久精剪得不能再精也只缩短到四分钟。
在蒙太奇式的剪辑中,乔治对自己父亲的独白将那积累已久的压抑和悲哀彻底释放,也许是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也许是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伴随着西奥罗德那或是痛苦或是自嘲的声音,他们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痛哭一场。
没有人可以在这四分钟内抵抗西奥罗德演技的感染力,哪怕在有些画面中只听到他的声音。
哪怕没有前面无数次才华横溢的表演,仅仅是这四分钟的独角戏,也足以将他推上神坛封圣!
然而那些忍不住擦眼泪的影评人没想到,这个丧心病狂的西奥罗德还没有玩够!电影给了他们四分钟来发泄之前积累的所有苦闷,本以为之后就舒缓了,但是他们太过想当然,西奥罗德没有放过他们,泰德也没有放过他们——
十几年过去好不容易再次见到长大成人的克里斯蒂娜,却发现一切都只是自己的臆想,那一刻,乔治脸上失落、绝望而无助的悲痛神情,几乎将在之前四分钟内发泄完的压抑和沉痛又全部讨回来。
只是这一次,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发泄了。
也不难怪有评论人会如此说:“这是一部披着欢快外皮却让你悲痛压抑到哭不出来的真实电影。”
第225章 好评如潮
当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时, 不少人才从那压抑绝望的气氛中回过神,接着便主动献出了自己的掌声, 零零散散的掌声渐渐响彻整个放映厅, 许多人红着眼眶一边笑着一边喊出“bravo”。
现在,他们总算明白,为什么乔治在得知初恋女友芭芭拉的绝症时, 会露出那般压抑悲哀的笑容。也许他那个时候还对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懵懵懂懂,但是他所珍惜的爱情和亲情就在他的眼前,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两年的生命,但是他依然选择了紧紧抓紧她。
第二次被妻子出卖后,他似乎明白了自己所珍爱的亲情, 然而他却选择了错误的挽回方式,直到第三次才幡然醒悟。
导演泰德·戴米想讲的东西很简单, 却又很复杂, 在西奥罗德的演绎下,居然变得那么沉重。
这还是泰德第一次在自己电影首映上,听到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掌声。他和其他主创们站起来转身看向身后起立鼓掌的影评人和观众,他们的认可不仅仅是对于西奥罗德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演技, 还对于他。
《美国毒枭》延续了泰德的电影风格,清淡温馨仿佛春日里吹拂树叶的清风, 又如同那冬日的暖阳。但是又有些不同, 他以前的电影被影评人批评最多的就是太过平淡无趣,表达的情感也太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主旨是明朗的,反倒有种无病呻吟的感觉。
这一次, 《美国毒枭》完全突破了他原有的风格,泰德考虑到了快剪,考虑到了对比和压缩,最后部分乔治的四分钟独角戏中蒙太奇的剪辑简直犹如画龙点睛。他仿佛突然醒悟一般找到了主次节奏,而西奥罗德每一次演技的爆发居然都完美吻合了节奏变化。 ↑返回顶部↑
只是当影评人认为这就差不多了的时候,影片中第一个转折点出现了——乔治被捕,女友芭芭拉患了癌症命不久矣,乔治为了芭芭拉,做了一个错误但在他看来就是正确的事情,他决定带着芭芭拉逃跑。
当镜头定格在相拥的两人越拉越高的时候,持观望状态的影评人心里一突。乔治笑了?为什么?居然还是幸福的微笑?他难道不为自己的女友难过吗?可是为什么就算他笑了,他的笑容里却依然有一股悲伤压抑的苦涩气息?因为他可以陪伴芭芭拉余生吗?
不,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可是西奥罗德并不想让他们如意。在破旧的小旅馆中,芭芭拉永远闭上了眼。乔治叫了好几声都无法唤醒她,他努力让自己保持那轻快迷人的微笑,但是他做不到,眼泪早已打湿了眼眶。
他的双手握着她的手,抵在额头处,如同在十字架面前忏悔的信徒,低沉的哭泣着,那极具感染力的画面足以让放映厅里大部分人眼眶一红。
可是就在他们眼泪快要落下的时候,画面一切,变成了墓地,乔治的旁白再次响起,只是这一次,那慵懒迷人的轻快嗓音里,多了几分别的什么,也许是苍凉,也许是哀伤,也许是惋惜。
到眼眶的眼泪被逼回去,心里的大石却又压了一层。电影根本没有给观众痛哭一场发泄的机会,哪怕是乔治被母亲出卖,坐在警车中看向歇斯底里地母亲时死寂自嘲般的眼神,带给所有人的不是悲痛落泪,而是无言的苦涩与悲哀。
这份悲哀压在心底,吐不出来咽不下去,仿佛准备酝酿一场暴风雨,并且随着原本明亮欢快的东山再起片段,变得越来越浓,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些人被这股不知何时酝酿而起的压抑感惊得心下一凌。他们仿佛看到了这个状似轻松的影片背后隐藏着的恶魔,它带着惊人的力量,悄然占据了人们的心底,隐藏着,徘徊着,等待给人最后一击。
也有一些影评人惊惧地发现,每一阶段,每一转折之后作为旁白的西奥罗德的语气变化。那种细微的改变如果不注意恐怕还没有人发现,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此刻的旁白和影片开头的旁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难道是这个原因,是西奥罗德那极具天赋的声音搞的鬼?
不,或许不止这些,看看他的表演吧,那种自然到骨子里,却又深入人心的表演,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都能紧紧抓住差一点被不成熟的平淡节奏带走的观众的心。他清楚知道每一个转折点,这种对电影大局的宏观掌控犹如神迹,至今为止还有多少演员能凭借自身演技掌控整部电影节奏?
第二次被贪财的妻子出卖后,他失去了自己的女儿。为了挽回克里斯蒂娜,他又开始贩毒,这一次,被同伙出卖的他,失去的是自己的自由和见到女儿的权利。
盘踞在观众心底的魔鬼终于在西奥罗德那长达四分钟的独角戏里彻底爆发。西奥罗德当初的独角戏足有五分多钟,而且句句是精华,泰德思考了很久精剪得不能再精也只缩短到四分钟。
在蒙太奇式的剪辑中,乔治对自己父亲的独白将那积累已久的压抑和悲哀彻底释放,也许是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也许是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伴随着西奥罗德那或是痛苦或是自嘲的声音,他们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痛哭一场。
没有人可以在这四分钟内抵抗西奥罗德演技的感染力,哪怕在有些画面中只听到他的声音。
哪怕没有前面无数次才华横溢的表演,仅仅是这四分钟的独角戏,也足以将他推上神坛封圣!
然而那些忍不住擦眼泪的影评人没想到,这个丧心病狂的西奥罗德还没有玩够!电影给了他们四分钟来发泄之前积累的所有苦闷,本以为之后就舒缓了,但是他们太过想当然,西奥罗德没有放过他们,泰德也没有放过他们——
十几年过去好不容易再次见到长大成人的克里斯蒂娜,却发现一切都只是自己的臆想,那一刻,乔治脸上失落、绝望而无助的悲痛神情,几乎将在之前四分钟内发泄完的压抑和沉痛又全部讨回来。
只是这一次,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发泄了。
也不难怪有评论人会如此说:“这是一部披着欢快外皮却让你悲痛压抑到哭不出来的真实电影。”
第225章 好评如潮
当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时, 不少人才从那压抑绝望的气氛中回过神,接着便主动献出了自己的掌声, 零零散散的掌声渐渐响彻整个放映厅, 许多人红着眼眶一边笑着一边喊出“bravo”。
现在,他们总算明白,为什么乔治在得知初恋女友芭芭拉的绝症时, 会露出那般压抑悲哀的笑容。也许他那个时候还对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懵懵懂懂,但是他所珍惜的爱情和亲情就在他的眼前,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两年的生命,但是他依然选择了紧紧抓紧她。
第二次被妻子出卖后,他似乎明白了自己所珍爱的亲情, 然而他却选择了错误的挽回方式,直到第三次才幡然醒悟。
导演泰德·戴米想讲的东西很简单, 却又很复杂, 在西奥罗德的演绎下,居然变得那么沉重。
这还是泰德第一次在自己电影首映上,听到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掌声。他和其他主创们站起来转身看向身后起立鼓掌的影评人和观众,他们的认可不仅仅是对于西奥罗德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演技, 还对于他。
《美国毒枭》延续了泰德的电影风格,清淡温馨仿佛春日里吹拂树叶的清风, 又如同那冬日的暖阳。但是又有些不同, 他以前的电影被影评人批评最多的就是太过平淡无趣,表达的情感也太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主旨是明朗的,反倒有种无病呻吟的感觉。
这一次, 《美国毒枭》完全突破了他原有的风格,泰德考虑到了快剪,考虑到了对比和压缩,最后部分乔治的四分钟独角戏中蒙太奇的剪辑简直犹如画龙点睛。他仿佛突然醒悟一般找到了主次节奏,而西奥罗德每一次演技的爆发居然都完美吻合了节奏变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