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民族英雄(2 / 3)
陶然儿眼里闪出秋水一般的光芒,她对孙赫武继续微笑说道:“因为江东和江南都属于汉族,你们是汉人,你们的母亲河都是长江黄河,你们有着同样的肤色发色,你们说着同样的话语,你们用的是同样的文字,你们的祖先也是共同的祖先,你们都是炎黄子孙。”
孙赫武点了点头,他明白了许多。
江东和江南是自己人,大敌当前,倭寇来犯,他不能胳膊肘儿往外拐。
陶然儿为了劝说孙赫武成功,继续说道:“但是倭寇就不一样了,倭寇和你们不是一个民族的,他们是异国人,他们来自遥远的海外,他们是岛国人,外邦人,他们想侵略你们的国土,想杀害你们的子民,想掠过你们的财富,在他们的眼里,不管江东和江南,你们都是中国猪。”
“明白了!”孙赫武笑起来,他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在孙赫武豪迈的大笑中,陶然儿内心又忐忑起来,她这次能不能说服孙赫武与江南合作,完全取决于孙赫武想不想做民族英雄。如果他不愿意,那么,她真是没招了。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也有人说“安内必先攘外”,“攘外”与“安内”至于谁前谁后实在是分不清对错。
孙赫武笑够了之后,看定了陶然儿,对她语重心长地说道:“然然,你真是用心良苦啊。”
用心良苦?陶然儿只觉得所有的血都涌到脸上来。呃,她的心思,他全看明白了?在他的面前,她就像水晶玻璃做的,是透明的。
孙赫武笑眯眯地说道:“你为了说服本王手下留情,你就给本王戴上一个‘民族英雄”的高帽子,希望本王放弃攻打临安,回头去抗倭,你是这个意思吗?”
陶然儿的面孔涨红起来,没想到自己的小心思,孙赫武一眼便看穿。
孙赫武看着窗外,将双手负在身后,对陶然儿说道:“其实这大半年来,本王之所以率军攻打江南,完全是因为误会当年本王的船只,是你动了手脚,本王觉得痛苦又寒心,可是现在,本王知道你没有动手脚,你仍旧是本王心中那个有情有义的然然,所以然然,你既然希望本王放江南一马,那么本王就答应你,算是偿还当年你和李信志放我一马的人情。”
真的?!陶然儿大喜过望,这样看来,江南有救了!她的大眼如同钻石般闪闪发光,她感激无限地看着孙赫武。
“但是——”孙赫武转过身来,板着脸威严地看着陶然儿,他对她慢腾腾地说道,“你可想过,打退倭寇后,江南和江东势必还有一战,到时候,你又帮谁?”
陶然儿呆了一呆,一时之间征在那里,半响说不出话来,这是一道高数题,她找不到答案,是的,她帮谁呢?如果她帮孙赫武,江南李家的七兄弟绝对不会放过她,如果她帮孙赫武,李信志和小米粒怎么办?!
她这样时而帮江东,时而帮江南,确实很难做人。
看到陶然儿沉默,孙赫武的脸色阴沉下来,他仿佛很受伤的样子,对陶然儿缓缓地说道:“然然,这么多年来,本王对你真是一片真心,从来未曾改变过,本王在对你爱情的泥淖里,载浮载沉,难己自救。可是你呢,你总是伤本王的心,不管任何时候,你总是站在李信志那边,在帮称着李信志,本王要是有你相助,早就得了天下,平了倭寇!”
陶然儿仍旧不说话,她真的很为难。孙赫武在指责她,可是她帮助李信志是因为爱情,如果她帮助孙赫武,就成了用心不一,脚踩两条船了。
孙赫武不是好人,李家的七兄弟,除了信志之外,其它人也不易对付,唉——
孙赫武看到陶然儿沉默是金,脸上的表情更冷,原本木无表情的脸渐渐凝了一层厚厚的霜,他慢慢地说道:“然然,如果你今天不能对本王做出承诺,那么本王一定会吞并江南,你再劝说也无济于事,呵呵,你希望本王做民族英雄,但是本王认为只有后院安宁,才能一心一意奔赴前线作战,所以本王决定先平定江南,让天下一统,本王再去抗倭——”
陶然儿急道:“只怕到时就来不及了!”
孙赫武慢腾腾地说道:“来不及就来不及了,不把江南吞并,要是本王在前线抗倭的时候,江南入侵我后方怎么办?”孙赫武随口说的一句话,没想到,到了后来,一语成谶。
陶然儿立马拱了拱手,对他做出承诺,她诚恳地说道:“王爷,你尽管放心,我与李信志绝对不是那种背信弃义落井下石趁人不备之人。”
哈哈哈,哈哈哈,孙赫武再次放声大笑起来。
陶然儿心里焦急万分,如同有大火在烧,孙赫武到底是什么态度呢?好像她不给他一个明确答复,他不会同意放江南一马似的,陶然儿逼得急了,只好心一横,打算冒险信孙赫武一次,她对孙赫武压低声音说道:“请王爷屏退左右,我有重要的话想对王爷说。”
孙赫武大笑着屏退手下,帅帐里变得静悄悄起来,只有孙赫武和陶然儿两个人,温暖的阳光射进白色的虎帐,一方一方铺在地板上,金光灿灿的如同蜂蜜一般,帅帐里有一瓶红色的蜡梅花,在阳光下香气扑鼻,显现出暂时的和平。
陶然儿看了看四周,向孙赫武走近一步,压低声音,对孙赫武说道:“王爷,半年前,你率军攻打江南时,李信志曾经为了让百姓不受战争之苦,决定江南向江东称臣!”
是吗?好像头顶响了一声焦雷,孙赫武十分震惊,他满面狐疑地看了看陶然儿,对她慢腾腾地说道:“然然,你没有骗本王吧,本王攻打江南,这大半年,可是受到了江南的强烈抵抗啊,你们江南的将士损失惨重,本王的将士同样损失惨重。”
李信志曾经打算向他称臣,他怎么不知道?
如果不需要战争,两国就能达到一致,换来太平盛世,自然是极好的事情。
陶然儿面色苍白如纸,喃喃地说道:“问题出在江南不是我和李信志说了算了,江南李家有七兄弟,除了李信志愿意江南向王爷称臣之后,江南李家其它六兄弟都不答应,所以最后李信海还有小七以及其它李家兄弟就率军迎战江东了。” ↑返回顶部↑
孙赫武点了点头,他明白了许多。
江东和江南是自己人,大敌当前,倭寇来犯,他不能胳膊肘儿往外拐。
陶然儿为了劝说孙赫武成功,继续说道:“但是倭寇就不一样了,倭寇和你们不是一个民族的,他们是异国人,他们来自遥远的海外,他们是岛国人,外邦人,他们想侵略你们的国土,想杀害你们的子民,想掠过你们的财富,在他们的眼里,不管江东和江南,你们都是中国猪。”
“明白了!”孙赫武笑起来,他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在孙赫武豪迈的大笑中,陶然儿内心又忐忑起来,她这次能不能说服孙赫武与江南合作,完全取决于孙赫武想不想做民族英雄。如果他不愿意,那么,她真是没招了。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也有人说“安内必先攘外”,“攘外”与“安内”至于谁前谁后实在是分不清对错。
孙赫武笑够了之后,看定了陶然儿,对她语重心长地说道:“然然,你真是用心良苦啊。”
用心良苦?陶然儿只觉得所有的血都涌到脸上来。呃,她的心思,他全看明白了?在他的面前,她就像水晶玻璃做的,是透明的。
孙赫武笑眯眯地说道:“你为了说服本王手下留情,你就给本王戴上一个‘民族英雄”的高帽子,希望本王放弃攻打临安,回头去抗倭,你是这个意思吗?”
陶然儿的面孔涨红起来,没想到自己的小心思,孙赫武一眼便看穿。
孙赫武看着窗外,将双手负在身后,对陶然儿说道:“其实这大半年来,本王之所以率军攻打江南,完全是因为误会当年本王的船只,是你动了手脚,本王觉得痛苦又寒心,可是现在,本王知道你没有动手脚,你仍旧是本王心中那个有情有义的然然,所以然然,你既然希望本王放江南一马,那么本王就答应你,算是偿还当年你和李信志放我一马的人情。”
真的?!陶然儿大喜过望,这样看来,江南有救了!她的大眼如同钻石般闪闪发光,她感激无限地看着孙赫武。
“但是——”孙赫武转过身来,板着脸威严地看着陶然儿,他对她慢腾腾地说道,“你可想过,打退倭寇后,江南和江东势必还有一战,到时候,你又帮谁?”
陶然儿呆了一呆,一时之间征在那里,半响说不出话来,这是一道高数题,她找不到答案,是的,她帮谁呢?如果她帮孙赫武,江南李家的七兄弟绝对不会放过她,如果她帮孙赫武,李信志和小米粒怎么办?!
她这样时而帮江东,时而帮江南,确实很难做人。
看到陶然儿沉默,孙赫武的脸色阴沉下来,他仿佛很受伤的样子,对陶然儿缓缓地说道:“然然,这么多年来,本王对你真是一片真心,从来未曾改变过,本王在对你爱情的泥淖里,载浮载沉,难己自救。可是你呢,你总是伤本王的心,不管任何时候,你总是站在李信志那边,在帮称着李信志,本王要是有你相助,早就得了天下,平了倭寇!”
陶然儿仍旧不说话,她真的很为难。孙赫武在指责她,可是她帮助李信志是因为爱情,如果她帮助孙赫武,就成了用心不一,脚踩两条船了。
孙赫武不是好人,李家的七兄弟,除了信志之外,其它人也不易对付,唉——
孙赫武看到陶然儿沉默是金,脸上的表情更冷,原本木无表情的脸渐渐凝了一层厚厚的霜,他慢慢地说道:“然然,如果你今天不能对本王做出承诺,那么本王一定会吞并江南,你再劝说也无济于事,呵呵,你希望本王做民族英雄,但是本王认为只有后院安宁,才能一心一意奔赴前线作战,所以本王决定先平定江南,让天下一统,本王再去抗倭——”
陶然儿急道:“只怕到时就来不及了!”
孙赫武慢腾腾地说道:“来不及就来不及了,不把江南吞并,要是本王在前线抗倭的时候,江南入侵我后方怎么办?”孙赫武随口说的一句话,没想到,到了后来,一语成谶。
陶然儿立马拱了拱手,对他做出承诺,她诚恳地说道:“王爷,你尽管放心,我与李信志绝对不是那种背信弃义落井下石趁人不备之人。”
哈哈哈,哈哈哈,孙赫武再次放声大笑起来。
陶然儿心里焦急万分,如同有大火在烧,孙赫武到底是什么态度呢?好像她不给他一个明确答复,他不会同意放江南一马似的,陶然儿逼得急了,只好心一横,打算冒险信孙赫武一次,她对孙赫武压低声音说道:“请王爷屏退左右,我有重要的话想对王爷说。”
孙赫武大笑着屏退手下,帅帐里变得静悄悄起来,只有孙赫武和陶然儿两个人,温暖的阳光射进白色的虎帐,一方一方铺在地板上,金光灿灿的如同蜂蜜一般,帅帐里有一瓶红色的蜡梅花,在阳光下香气扑鼻,显现出暂时的和平。
陶然儿看了看四周,向孙赫武走近一步,压低声音,对孙赫武说道:“王爷,半年前,你率军攻打江南时,李信志曾经为了让百姓不受战争之苦,决定江南向江东称臣!”
是吗?好像头顶响了一声焦雷,孙赫武十分震惊,他满面狐疑地看了看陶然儿,对她慢腾腾地说道:“然然,你没有骗本王吧,本王攻打江南,这大半年,可是受到了江南的强烈抵抗啊,你们江南的将士损失惨重,本王的将士同样损失惨重。”
李信志曾经打算向他称臣,他怎么不知道?
如果不需要战争,两国就能达到一致,换来太平盛世,自然是极好的事情。
陶然儿面色苍白如纸,喃喃地说道:“问题出在江南不是我和李信志说了算了,江南李家有七兄弟,除了李信志愿意江南向王爷称臣之后,江南李家其它六兄弟都不答应,所以最后李信海还有小七以及其它李家兄弟就率军迎战江东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