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6)(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说攻克了建邺, 毁了司马氏社稷。但是南地依旧未平。
  听闻弟弟被群臣推出去献降, 远在交州的司马绍大发雷霆, 领兵反扑。王敦的养子王应接掌了大半荆州兵马, 负隅顽抗。更有不知多少士族, 生怕赵国那重寒士的风气毁了自家基业,聚堡作乱。一时间,江东倒是比之前乱上几分。
  然而不管这些人闹的有多厉害,水军还是飞快把投降的幼帝装上了船, 运往洛阳。亡国之君要如何安置,唯有天子才能定夺。
  这是赵国最后一场灭国战, 也是天下一统的标志。然则年幼的晋天子,并没有成为端门献降,昭告天下的工具。而是改作登太极殿, 拜赵天子, 献传国玺。
  自始皇帝一匡九合后, 秦国玺就成了传世珍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才是皇权神授的唯一象征。
  没有传国玺,焉敢称正统?就算大赵天子登基时,出现的龙骨、商鼎,都无法替代宝玺的地位。然而玺在江左。当年晋怀帝司马覃迁都时,把这宝贝带到了寿春。随后司马睿篡位, 成了传国玺的主人。正是这方宝玺, 让不少人仍旧视东晋小朝廷为正朔。
  因而灭晋并不算完, 从晋天子手中接过这方玺,才是天下一统的明证。
  坐在高台之上,梁峰透过垂在眼前的旒冕,望向阶下。
  那瘦小惊恐的孩子,如今正捧着宝匣,跪在地上。十几年前,他跪在朝堂中,拜见同样年幼的晋怀帝。时光流转,恍若昨日。
  侍中郗鉴走上前去,亲手接过宝匣,跪授天子:“陛下,晋王献玉玺。”
  皇帝登基,要由重臣奉玺绶。曾经缺失的一环,终于补上。
  梁峰双手接过,打开宝匣,只见里面一枚四四方方的玉玺躺在锦上。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玉玺下方,还有一角补金。此乃王莽篡位时,太后掷玺摔落。一枚玺,传过不知多少代帝王之手,色纯而玉润,重愈千斤。
  深深了一眼,梁峰把玉玺放在了案上。抬头望向那瑟瑟发抖的孩童。
  “司马睿阴害哀帝,得位不正。临朝后又有王敦乱政,使江东民不聊生。改其谥号为‘幽’,除庙号。”
  这是大赵立国的根本,司马睿是篡位,不能算作正统。被他拥立又暗害的幼帝晋哀帝,才应当是晋国最后一任皇帝。
  “然幼子何辜?封司马晞为顺德侯,赐衣服车乘,田百倾,邑千户。”
  既然司马睿不能算作真正的皇帝,那么司马睿的儿孙,也只能封侯。大赵并非禅位所得,无需厚待司马氏,更不会给这个前任皇帝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的权利。比照当初晋武帝封刘禅和孙皓的标准,赐其封邑即可。
  小小孩童又如何懂这些?听到自己不会被杀,还有田亩邑户,他赶忙学着旁人教的拜了下去:“谢陛下隆恩!”
  这声谢恩,也成了信号。
  “陛下世济明圣,海内归心,当垂千载矣!”
  朝中所有文武尽皆跪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之声,绕梁不去。
  ※
  “陛下真要饶过琅琊王氏吗?”退了朝,张宾并未离去,而是再次面君,问起这个关键问题。
  王氏在江东的权势,不亚于司马氏。且不说王敦犯上作乱,就是那王导也能只手遮天。如今两人虽然身死,但是王氏剩下的子嗣还有不少。若是都留在江东,说不定要惹出什么乱子。
  “负隅顽抗的,自不能留。然王导能尽忠国朝,还是有些可取之处。”梁峰答道。
  其实王导最后那一战,颇为古怪。更像是带着所有不会投降的晋臣,前来送死一般。若无那一战,说不定攻入建邺还要些时日。偏偏他出战了,还死得干净,没留下任何首尾。
  王导其人是忠是奸,梁峰并没有兴趣过问。但是这样的“投名状”,还是值得赞许的。况且王氏还有一人,让他不得不惦念。如今那人已满二十,书法也有小成。虽然没了东晋,不知还能不能达到“书圣”的高度。但是这样的人,终归还是留下更好。
  “除了王敦亲信,其余王氏子弟尽数迁往北地。门第降品,可参试常科。”想了想,梁峰下了定论。
  降品对于世家而言,原本是极为恐怖的事情。然而现在赵国的品阶,早已不再像前朝那么严苛。九品官人法名存实亡,若是逃避科考,就捞不到实权官职。清流又如何?名望又如何?没了高官厚禄,世家也就成了水中浮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