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册封太子(一)(1 / 3)
不过郭龙云对此没有什么反感,反而还很庆幸自己为之效忠的陛下不是一个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而是一个手段凌厉的枭雄,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率领自己等一群中华军将士、幕僚们开创出帝国这等伟大的基业。
而且林哲虽然对待外敌心狠手辣,不过对待开国功臣们却是还算不错,文官这边不说,除了毕余同早年犯了林哲的忌讳外,其他的基本都在仕途上得到了圆满,就连江道泉这个老顽固,都能够以协理大臣的位置上干到七十六岁高龄致仕。
而武将那边,虽然通过统帅部委员会的名义,收掉了军方最为权重的几位大佬们的军权,也通过转为预备役等方式对大量高级将领进行更新换代,但是林哲到底是没有和很多开国君主那样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他虽然收拢了军方高级将领的军权,但是也没有说挨个清洗杀一遍,在这方面,林哲和朱棣的做法比较类似。
那就是林哲有把握压住这些军方将领,同时也想要把这些军事贵族阶层保留下来,和文官系统形成一种平衡。
文武相互争斗,并达成一种平衡的态势,这是林哲这二十年来一直努力的结果,当早年军方太强势的时候,他就打压军方,扶持内阁。
当这些年内阁强势起来,军方反而弱势了后,他又是刻意扶持军方的声音。
如果纵观林哲这些年在国内事务上的处理方法和手段,那么就会发现他从始至终遵循着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平衡’。
他让军方和内阁保持平衡,他让军方的诸多大佬保持平衡,让海陆两军保持平衡,让内阁的多个大佬保持平衡。
比如西伯利亚战争的时候,如果林哲愿意的话,他完全可以早就决定给陆军拨付临时战费,但是他没有,反而是让陆军自行解决,为此陆军是付出了不菲的代价,而陆军付出的这种代价能够稍微平衡西伯利亚战争后陆军的强势。
也就是说,在西伯利亚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林哲就考虑到战争胜利后陆军会太过强势,所以想要进行压制了,不然就难以保持以往的平衡。
平衡乃是目前帝国的政治基础,也是林哲掌控整个帝国权力的核心要素。
林哲所做的这些,郭龙云自然是能够看得出来的,能够当上总理大臣的人自然不是笨蛋,甚至某种程度上而言郭龙云、薛焕、江道泉这种人玩弄权术的手段比林哲还要高明,不至于看不出来林哲的这些心思。
但是明白又能如何,他们照例得乖乖按照林哲的安排去做,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林哲是皇帝,他们只是臣子。
林哲的性格,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都是相当复杂的,不能简单的用好或者坏去形容,但是有一点郭龙云却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自己的这位陛下,从来都不是什么犹豫不决的人,遇事果断坚决,一旦决定去做了,就直到成功为之。
这种气势是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的。
一场规模庞大的西伯利亚战争,林哲说大就大了,而他前后做出的决定顶多只有几天时间而已,甚至郭龙云都怀疑自己的这位陛下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前后因果,而是看到俄土战争的机会后,就是毫不犹豫的准备发动战争,然后狠狠的咬下了俄罗斯的一大块肉下来。
帝国的崛起,不就是靠着一次次陛下的果断坚决嘛!
当年中华帝国初立,偏安苏南和浙北的时候,林哲就是亲自率领大军倾巢而出西征,然后一路杀到南京,从而彻底奠定了帝国的庞大基础。
如果说1857年的西征失败了,恐怕造成的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但是当年陛下畏惧了吗?犹豫了吗?
没有!
要分析林哲的性格,不用天天待在林哲身边,去看他的喜怒或者是说了什么话,甚至他具体做一些什么事都是不用去看。
只需要看看帝国的崛起历史,基本上就可以把林哲的性格给完整的分析出来了,1853年到1878年,这二十五年里从余姚县勇营再到如今已经跻身列强之一的中华帝国,帝国的崛起历史,就是林哲最好的写照。
而这样的一个皇帝,一个开国之君,他对继承人的要求会是什么样的呢?
难道说只会满足一个有着传统仁德的儒家君主?
郭龙云不信!
不仅仅郭龙云猜测着谁会是太子,其他人大多也如此,不过受限于前二十年来林哲对立储问题的高压政策,一时间还是没有人敢公开上书讨论立储问题,不过他们都已经能够猜测得到,现在陛下已经是决定要立储,而且太子的人选恐怕短时间内就要见分晓了。
而这些人的猜测也没有错,八月中旬,林哲宣布将会对近年来对帝国有着重大贡献的臣子进行封爵,而这一次封爵的规模将会是六十年代的大封功臣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
不少消息灵通的人已经是探知,这一次新晋的贵族就至少有三十人,另外有相当多一部分的贵族将会获得更高的爵位。
这个时候,大量在外地的重要军政要员也是陆续返回南京。
不少有心人也是在猜测,兴许陛下会趁着这个机会正式立储! ↑返回顶部↑
而且林哲虽然对待外敌心狠手辣,不过对待开国功臣们却是还算不错,文官这边不说,除了毕余同早年犯了林哲的忌讳外,其他的基本都在仕途上得到了圆满,就连江道泉这个老顽固,都能够以协理大臣的位置上干到七十六岁高龄致仕。
而武将那边,虽然通过统帅部委员会的名义,收掉了军方最为权重的几位大佬们的军权,也通过转为预备役等方式对大量高级将领进行更新换代,但是林哲到底是没有和很多开国君主那样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他虽然收拢了军方高级将领的军权,但是也没有说挨个清洗杀一遍,在这方面,林哲和朱棣的做法比较类似。
那就是林哲有把握压住这些军方将领,同时也想要把这些军事贵族阶层保留下来,和文官系统形成一种平衡。
文武相互争斗,并达成一种平衡的态势,这是林哲这二十年来一直努力的结果,当早年军方太强势的时候,他就打压军方,扶持内阁。
当这些年内阁强势起来,军方反而弱势了后,他又是刻意扶持军方的声音。
如果纵观林哲这些年在国内事务上的处理方法和手段,那么就会发现他从始至终遵循着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平衡’。
他让军方和内阁保持平衡,他让军方的诸多大佬保持平衡,让海陆两军保持平衡,让内阁的多个大佬保持平衡。
比如西伯利亚战争的时候,如果林哲愿意的话,他完全可以早就决定给陆军拨付临时战费,但是他没有,反而是让陆军自行解决,为此陆军是付出了不菲的代价,而陆军付出的这种代价能够稍微平衡西伯利亚战争后陆军的强势。
也就是说,在西伯利亚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林哲就考虑到战争胜利后陆军会太过强势,所以想要进行压制了,不然就难以保持以往的平衡。
平衡乃是目前帝国的政治基础,也是林哲掌控整个帝国权力的核心要素。
林哲所做的这些,郭龙云自然是能够看得出来的,能够当上总理大臣的人自然不是笨蛋,甚至某种程度上而言郭龙云、薛焕、江道泉这种人玩弄权术的手段比林哲还要高明,不至于看不出来林哲的这些心思。
但是明白又能如何,他们照例得乖乖按照林哲的安排去做,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林哲是皇帝,他们只是臣子。
林哲的性格,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都是相当复杂的,不能简单的用好或者坏去形容,但是有一点郭龙云却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自己的这位陛下,从来都不是什么犹豫不决的人,遇事果断坚决,一旦决定去做了,就直到成功为之。
这种气势是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的。
一场规模庞大的西伯利亚战争,林哲说大就大了,而他前后做出的决定顶多只有几天时间而已,甚至郭龙云都怀疑自己的这位陛下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前后因果,而是看到俄土战争的机会后,就是毫不犹豫的准备发动战争,然后狠狠的咬下了俄罗斯的一大块肉下来。
帝国的崛起,不就是靠着一次次陛下的果断坚决嘛!
当年中华帝国初立,偏安苏南和浙北的时候,林哲就是亲自率领大军倾巢而出西征,然后一路杀到南京,从而彻底奠定了帝国的庞大基础。
如果说1857年的西征失败了,恐怕造成的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但是当年陛下畏惧了吗?犹豫了吗?
没有!
要分析林哲的性格,不用天天待在林哲身边,去看他的喜怒或者是说了什么话,甚至他具体做一些什么事都是不用去看。
只需要看看帝国的崛起历史,基本上就可以把林哲的性格给完整的分析出来了,1853年到1878年,这二十五年里从余姚县勇营再到如今已经跻身列强之一的中华帝国,帝国的崛起历史,就是林哲最好的写照。
而这样的一个皇帝,一个开国之君,他对继承人的要求会是什么样的呢?
难道说只会满足一个有着传统仁德的儒家君主?
郭龙云不信!
不仅仅郭龙云猜测着谁会是太子,其他人大多也如此,不过受限于前二十年来林哲对立储问题的高压政策,一时间还是没有人敢公开上书讨论立储问题,不过他们都已经能够猜测得到,现在陛下已经是决定要立储,而且太子的人选恐怕短时间内就要见分晓了。
而这些人的猜测也没有错,八月中旬,林哲宣布将会对近年来对帝国有着重大贡献的臣子进行封爵,而这一次封爵的规模将会是六十年代的大封功臣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
不少消息灵通的人已经是探知,这一次新晋的贵族就至少有三十人,另外有相当多一部分的贵族将会获得更高的爵位。
这个时候,大量在外地的重要军政要员也是陆续返回南京。
不少有心人也是在猜测,兴许陛下会趁着这个机会正式立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