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3 / 4)
幸好太子只是问大理寺案件的数量和死刑数量。大理寺卿禀了数字。太子催促他们,那些悬而未决的案子,尽快解决,但不可造成冤案。
大理寺卿领命。太子又道:“皇帝正在病重,眼看秋决就要到了,为皇帝祈福,今年秋决延迟一年。”
听太子没有提起丰城行宫案,乔煦这才渐渐心情平静。只要熬过这一关,乔家就能慢慢调整恢复,就还有机会赢回太子的信任。
他正这么想着,就听太子道:“只有一件案子,孤必须要在大朝会上问一遍。”
太子这一句,不仅乔煦一颗心提起来,就连姚丞相都有些吃惊,因为之前商议的时候说好了在朝会上不提具体的案子,他抬起头:“殿下……”
太子向姚丞相伸出手,掌心向下压了压,示意丞相不要打断他。姚丞相只能把话吞了下去,大朝会正是太子立威的时候,姚丞相也不敢忤逆。
太子又看了一眼燕王萧广逸。萧广逸正站得笔直,只是垂着眼睛,面上神色平静。
“孤要问的就是不久前在大理寺的毒杀案,用山茄子毒死大理寺中的犯人。虽然仅仅死了一人,但这是在大理寺中作案,毒杀私刑,前所未有,骇人听闻!此案若不查清,大理寺中只怕今后冤魂不断。”
大理寺卿一听太子这话,立刻跪下,信誓旦旦,一定迅速查清此案。他铿锵有力地保证完,殿上只是一片安静——太子没有立刻说话。
在这寂静中,乔煦连口水都不敢咽,他只能慢慢放缓呼吸,才能将自己发出的声音压到最低。
片刻之后,太子才道:“好。刑狱大事孤交给你了,不要让孤失望。”
朝中众臣没有人不知道这案子。大家都在揣摩,太子单独唯一提起这案子,到底是因为顾家,还是因为燕王。
姚丞相心中最清楚这段时日,燕王做了多少事情,在太子身边建言多少。这么一个人,对太子影响极大。
姚丞相原以为太子年轻,这一年多来又远离政务,皇帝乍然倒下,太子监国,会一时摸不着头脑,他作为老臣重臣,才是太子真正该倚重的。
没想到燕王在太子身边,两个人许多事情处理得像模像样,他甚至很难挑出错。
有时候,朝堂与后宫有相似之处,都要争夺帝王的心。可帝王的心只有那么大,谁先占住了谁就是赢家。
燕王与太子一起长大,手足情深,若是长留京中,只怕权势日盛……
姚丞相也看了一眼燕王。只见燕王虽然年轻,却别有一番沉稳气度,在这大朝会上,站于一旁,冷静从容。这样一个人物,若政见相同时候还好,若哪一天看法相左,该是多大的威胁?
大朝会快结束时候,太子又点名了几个宗亲,对他们这次在皇帝病重时候的表现多有赞赏。其中就有燕王。
然后太子话头一转:“只是燕王封地在宁州,此为父皇所赐,孤不敢轻易更改。如今朝局已定,燕王一个月后就该回宁州,守护封地。”
燕王萧广逸上前,并无二话,只是应是并谢恩。
姚丞相一怔,他原还担心着太子要留燕王在京中,没想到太子竟然当众宣布燕王回宁州的事情。
他转念一想就明白了。燕王这样的,是皇帝的亲儿子,最近又出了这么多力,都老实回宁州了。其他亲王郡王岂有赖在京中不走的道理。
太子在朝会上,事前没有与姚丞相商量就说的两件事情,都与燕王有关。姚丞相琢磨不透这事情,虽然结果对他来说算是好事。
大朝会一结束,太子也疲惫透了。他这时候谁也不想见,只是回去休息,然后换了衣服,去看了看皇帝的情形。
萧广逸刚从大朝会上下来,就被他二哥齐王拽住。齐王才刚赶回京中,只来得及参加大朝会,就听到萧广逸要回封地的事情。既然萧广逸回去,他又怎么好久留。
齐王对萧广逸笑道:“你啊,我也不知道该说你是太老实,还是太明哲保身了。”
若说齐王本来有什么想法,经过这大朝会也都打消了。太子地位太稳固,又有这么多大臣在一旁辅佐。他回来晚了,根本插不上话。怪就怪皇帝本来就不宠爱他,连萧广逸都不如,七皇子的百日宴都没召他回来。
萧广逸微笑道:“二哥,将来你还是可以时常回京的。只是太子如今繁忙,恐怕不能陪你。”
齐王摇头:“那你陪我喝酒吧。” ↑返回顶部↑
大理寺卿领命。太子又道:“皇帝正在病重,眼看秋决就要到了,为皇帝祈福,今年秋决延迟一年。”
听太子没有提起丰城行宫案,乔煦这才渐渐心情平静。只要熬过这一关,乔家就能慢慢调整恢复,就还有机会赢回太子的信任。
他正这么想着,就听太子道:“只有一件案子,孤必须要在大朝会上问一遍。”
太子这一句,不仅乔煦一颗心提起来,就连姚丞相都有些吃惊,因为之前商议的时候说好了在朝会上不提具体的案子,他抬起头:“殿下……”
太子向姚丞相伸出手,掌心向下压了压,示意丞相不要打断他。姚丞相只能把话吞了下去,大朝会正是太子立威的时候,姚丞相也不敢忤逆。
太子又看了一眼燕王萧广逸。萧广逸正站得笔直,只是垂着眼睛,面上神色平静。
“孤要问的就是不久前在大理寺的毒杀案,用山茄子毒死大理寺中的犯人。虽然仅仅死了一人,但这是在大理寺中作案,毒杀私刑,前所未有,骇人听闻!此案若不查清,大理寺中只怕今后冤魂不断。”
大理寺卿一听太子这话,立刻跪下,信誓旦旦,一定迅速查清此案。他铿锵有力地保证完,殿上只是一片安静——太子没有立刻说话。
在这寂静中,乔煦连口水都不敢咽,他只能慢慢放缓呼吸,才能将自己发出的声音压到最低。
片刻之后,太子才道:“好。刑狱大事孤交给你了,不要让孤失望。”
朝中众臣没有人不知道这案子。大家都在揣摩,太子单独唯一提起这案子,到底是因为顾家,还是因为燕王。
姚丞相心中最清楚这段时日,燕王做了多少事情,在太子身边建言多少。这么一个人,对太子影响极大。
姚丞相原以为太子年轻,这一年多来又远离政务,皇帝乍然倒下,太子监国,会一时摸不着头脑,他作为老臣重臣,才是太子真正该倚重的。
没想到燕王在太子身边,两个人许多事情处理得像模像样,他甚至很难挑出错。
有时候,朝堂与后宫有相似之处,都要争夺帝王的心。可帝王的心只有那么大,谁先占住了谁就是赢家。
燕王与太子一起长大,手足情深,若是长留京中,只怕权势日盛……
姚丞相也看了一眼燕王。只见燕王虽然年轻,却别有一番沉稳气度,在这大朝会上,站于一旁,冷静从容。这样一个人物,若政见相同时候还好,若哪一天看法相左,该是多大的威胁?
大朝会快结束时候,太子又点名了几个宗亲,对他们这次在皇帝病重时候的表现多有赞赏。其中就有燕王。
然后太子话头一转:“只是燕王封地在宁州,此为父皇所赐,孤不敢轻易更改。如今朝局已定,燕王一个月后就该回宁州,守护封地。”
燕王萧广逸上前,并无二话,只是应是并谢恩。
姚丞相一怔,他原还担心着太子要留燕王在京中,没想到太子竟然当众宣布燕王回宁州的事情。
他转念一想就明白了。燕王这样的,是皇帝的亲儿子,最近又出了这么多力,都老实回宁州了。其他亲王郡王岂有赖在京中不走的道理。
太子在朝会上,事前没有与姚丞相商量就说的两件事情,都与燕王有关。姚丞相琢磨不透这事情,虽然结果对他来说算是好事。
大朝会一结束,太子也疲惫透了。他这时候谁也不想见,只是回去休息,然后换了衣服,去看了看皇帝的情形。
萧广逸刚从大朝会上下来,就被他二哥齐王拽住。齐王才刚赶回京中,只来得及参加大朝会,就听到萧广逸要回封地的事情。既然萧广逸回去,他又怎么好久留。
齐王对萧广逸笑道:“你啊,我也不知道该说你是太老实,还是太明哲保身了。”
若说齐王本来有什么想法,经过这大朝会也都打消了。太子地位太稳固,又有这么多大臣在一旁辅佐。他回来晚了,根本插不上话。怪就怪皇帝本来就不宠爱他,连萧广逸都不如,七皇子的百日宴都没召他回来。
萧广逸微笑道:“二哥,将来你还是可以时常回京的。只是太子如今繁忙,恐怕不能陪你。”
齐王摇头:“那你陪我喝酒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