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入山,研判!(修改)(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山路很崎岖,有的地方很小,只能单车通过,有的地方又坡度极其陡峭,让从未开过山路的王欢心生警惕,不得不全神贯注,小心翼翼的把着方向盘。幸好,手中握着的是自动离合,性能绝佳,德国原装的七系宝马,换一般的车,王欢还未必敢继续驾车前行。
  七弯八拐,上上下下,又行驶了差不多一个把小时,前面没路了。
  王欢停车,从车内走出,观察着周围的地势。
  前面是一处断崖,也无什么栏杆遮挡,站在崖边一看,黑魆魆的,不知深浅,只能听见一阵阵“哗哗哗”的,被夜风带起的林木摇曳之声。
  路的右边是山,很陡,多是石头,没有什么林木,一直行来的这条山路就是从山体之间深挖出来的一条路。
  左边则是悬崖,或者说山谷,也是很陡,漆黑一片,随手扔一块石头下去,根本就听不见任何回声。沿着陡峭的悬崖向下,生长着稀疏的林木和诸多杂草,除非是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专业登山员,否则徒手攀越,难度很大。
  向后,自然是往回走的路,对于王欢来说根本没什么考虑的余地。
  凭着手中的手电,王欢大致了解了下周围的形势。
  接下来,就得开始干活了。
  先是将宝马后座的大型登山包,装有四十五万巨款的黑皮箱,以及沿路买的各种吃食搬到路边,放好。
  然后钻进驾驶室,倒车,后退了约摸五十来米,然后一踏油门,以25码的时速朝前开,直到快接近悬崖的时候才一下子跳出车门。之后,就见宝马在惯性的作用下,如同奔赴某种神圣的意志,义无反顾的朝不知深浅的悬崖直奔而去,约摸半分钟后,王欢才听到从遥远的深处传来的一声极具象征意义的“闷响”。
  戴着白色警用手套的王欢回到登山包处,看着眼下的三大堆:背包,皮箱和五六个装着各种吃食的白色塑料袋,不禁有些发愁。
  装吧,能装多少是多少!
  整理了下登山包,将里面杂七杂八的东西挤了又挤,总算又腾出不少空间。王欢先从包内拿出一根绳子,然后将塑料袋中的火腿肠,凤爪,鸡翅,卤蛋等真空包装的,易保存的食品塞入登山包,见还有空余,又塞了几包方便面,直到整个登山包再也塞不下一根火腿肠为止。
  五六袋吃食还剩下了两个。王欢找了两个大点的塑料袋,套在一起,把剩下两袋内的食物全部装入其中。
  用绳子穿过皮箱子侧边的把手和双层塑料袋的提把,将皮箱子和塑料袋牢牢的和登山包绑在一起,这样,三堆终于变成了一大堆。
  提了提登山包,有些重,估摸有六七十斤,但尚在忍受的范围。两年的练拳却也不是白练,除了让他耳聪目明,身手敏捷之外,力气也增长了不少,虽还不至于说是轻若无物,但“吃力”什么的却也谈不上。
  《疾走功》和《飞刀诀》里面也有负重练习,那就全当锻炼身体吧。
  王欢脱去手套,摸了摸腰间的四十九把飞刀,硬硬的都还在。拴在下面一点警用皮带上枪套内的93式警用手枪也还是好好的,王欢检查了下保险,插入枪套。最后捏了捏背包两侧的两个小囊,两个各装有十五发子弹的弹匣一个不少。
  王欢背上登山包,重新戴上手套,摸出裤兜里的小手电,拿在手里,觉得到目前为止,似乎一切都还在自己的预想之中,不好不坏。
  既然这样,那就出发吧。真正的逃亡之路,现在才开始呢!
  ——————————————
  没有指纹,没有脚印,嫌犯用过或携带过的物品也看不到一点点,全部的线索都烧成了一堆白灰,就更别提什么视频、影像之类的了。
  人证和目击者也是一个没有。估计案件发生的时间是深夜十二点左右,深更半夜,绝大多数人都回到了家,即便偶有路过,大概也不会有谁注意到这辆已经换了主人的警车。
  虽然成立了川渝两地联合调查组,集中了华夏近几年来最为强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所谓的各种高科技设备,然而对着仅剩的一堆白灰,人再多,高科技再多,除非让时间倒流,否则也是白搭!
  单纯的数量很多时候有用,但也有不起作用的时候,比如破某些案件,比如战争,比如中日对抗,中美对抗等等。
  调查组成立后的两个小时,一大帮人,一次参与人数众多的紧急会议,最终得出了凶犯很专业,很狡猾,很凶残的结论,并定下了以下3个工作开展的方向:
  1,全国通缉!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全部播报、刊登公安部下达的a级别通缉令!
  2,在川渝两地,特别是凶犯比较熟悉的双庆,西都,新都,广市,什市,德市严密布控,大力排查,进行地毯式搜索!
  3,高额悬赏,不管是6·25还是6·27,悬赏金额全部提到50万人名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