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陨石”(1 / 4)
从春秋到汉朝,江东人都以彪悍闻名:吴王越王相继称霸,南方徒卒一度吊打北方车兵,称霸东国百年;吴越虽亡,但遗民仍在,他们好用剑,轻死易发,秦末时八千江东子弟随项羽北上,巨鹿之战、彭城一役,也曾攻得身高马大的关中男儿毫无招架之力。
自汉以来,吴县、会稽地区渐染中原风尚,战斗力略有削弱,但江东有一处地方,却仍是武德充沛。
“丹阳之兵,甲于江东!”
刘秀入主东南前就曾听人称赞丹阳募兵,这是个年轻的郡,汉武帝时才划分出来,夹在豫章、吴会中间,幅员数千里。虽然濒临长江,但腹地大山众多,森林茂密,多有山越部落聚居。
丹阳汉民民风果劲,他们平日里披荆斩棘,半农半猎,不但要抵御山越的袭扰,还时不时因为赋税问题与官府对抗,因此乡党颇为团结,往往聚能成兵。加上丹阳富有铁、铜、锡矿,百姓能自行铸造甲、兵,这使得丹阳郡大规模械斗成了家常便饭,到了近年,汉民甚至能反过来抢掠山越,打得他们不敢出山,渐渐地,丹阳汉民团体,遂被官府称之为“宗贼”。
刘秀花了好些年,才将丹阳宗贼收服,他仿照战国魏武卒,一人当兵,全家免除赋税,甚至还能在平原分些房宅, 有功者再送几名斩掉大脚趾的山越人为奴婢。丹阳尚穷, 当兵俨然成了好出路, 全郡不过十万户,竟有两万余人从军,其中最精锐的一万, 更成了刘秀的直属部队,对他忠心耿耿。。
世上难有两全之事, 能打的部队, 往往桀骜不驯, 时至今日,能号令丹阳兵的, 唯刘秀一人而已。其余诸将,哪怕冯异邓禹,丹阳宗帅们也不放在眼里, 这也是刘秀不顾风险, 亲将丹阳兵出击的重要原因。
奉第五伦之命, 在当阳河上游守着土囊的五千魏兵, 就看到这样一幕:从稀疏的林地中,钻出来数不清的敌人。他们头上皆裹青巾, 与树叶颜色相近,以至于驻守此地的卫尉第七彪竟未能及早发现,等魏军结阵时, 丹阳兵已经冲到了河边……
被土囊蓄水所阻后,当阳河变得浅小, 根本拦不住丹阳兵,他们身上虽然披挂着甲胄, 兵刃亦利,脚上却只穿着草鞋甚至赤足, 然脚程极快,毕竟在丹阳复杂的地形中,众人都能升山赴险,抵突丛棘,故而于林中跋涉时,如猿狖之腾木,进入水中后, 则若鱼之走渊。
第七彪虽在多年前于潼坂力阻王常,但那是靠了地形优势,如今丹阳兵正面冲来,猝不及防之下, 竟手忙脚乱,魏军的弩箭将百多人射倒在河中,但丹阳兵不惧死亡,前赴后继而来,更有一员猛将,身披重甲,纵马驰骋,突击陷阵,正是贾复!
丹阳兵三冲魏旅,第七彪不能敌,急忙让人请求支援,他知道皇帝只派出了一半的预备兵,还有不少隐于大本营后,而万脩部更在数里外,正压着王常打,或可匀万余人过来?
然而第七彪没等来援兵,却接到第五伦口谕……
“卫尉且先退却,放丹阳兵过河。”
“敌若渡河,这土囊所塞的水坝怎么办?”第七彪忧心忡忡,但还是遵命行事,半真半假,这五千师旅仿若被丹阳兵大败,仓促东移。
刘秀也纵马越过当阳河,立刻下达了命令。
“贾将军率众追击,后队渡河后,毁掉水坝!”
……
水坝是魏军昨夜垒的,数万人扛着几千土囊堆砌,堵住了当阳河水,在上游形成了不大的堰塞小湖,以方面过河作战。
筑坝难,毁坝却易,丹阳兵最后千余人搬开一个缺口,水流便奔涌而出,朝下游冲去!
然而当阳河实在太小,作为汉水支流的支流,根本无法复刻韩信潍水淹龙且的名场面。整个堰塞湖中的水一泄而注,最初势若奔马,但才冲几里就平缓了,未能伤及魏军,顶多吓到正在渡河送箭矢的辎车。
然而汉军三路皆是劣势,且战且退,而魏军则步步深入,几乎全部渡到当阳河南,如今河水一涨,俨然将魏军阵型一分为二,应能稍稍阻碍他们回援的速度。
这争取到的片刻时间,便是刘秀反败为胜的关键!
魏军各部将校也注意到了这点,左方的万脩,中央的岑彭,纷纷遣人回来请示第五伦:“是否要停止进攻,稍稍退却整军?”
但第五伦却让诸将继续督战,他此刻正站在大本营,手持千里镜对准正自西而东,朝这儿不断突进的丹阳兵,说道:
“无事,敌,已在我眼中了!”
因为汉帝大纛还插于原地,第五伦不知刘秀竟亲自出战,但丹阳兵的大名他久已闻名,多年前在淮北围困盖延,近日又于南漳河配合贾复吃掉岑彭后队,实乃汉军中流砥柱。
第五伦是故意放这支部队过来的。
“象阵败退后,敌军士气大落,但仍在苦撑,若丹阳兵冒进覆灭,则其余部曲,必将尽数崩溃!”
他让人去通知正在撤退的第七彪:“令卫尉退往东三里处小丘,横野郑将军会接应。”
横野将军郑统乃是魏军中的猛将,他出身新秦中猪突豨勇,是第五伦嫡系中的嫡系,在龙首渠一战成名,只可惜仅能将小众,难以独当一面,淮北一战,盖延冒进被俘,郑统支援不及要背一点锅,这五年里没有升职,仍为杂号。 ↑返回顶部↑
自汉以来,吴县、会稽地区渐染中原风尚,战斗力略有削弱,但江东有一处地方,却仍是武德充沛。
“丹阳之兵,甲于江东!”
刘秀入主东南前就曾听人称赞丹阳募兵,这是个年轻的郡,汉武帝时才划分出来,夹在豫章、吴会中间,幅员数千里。虽然濒临长江,但腹地大山众多,森林茂密,多有山越部落聚居。
丹阳汉民民风果劲,他们平日里披荆斩棘,半农半猎,不但要抵御山越的袭扰,还时不时因为赋税问题与官府对抗,因此乡党颇为团结,往往聚能成兵。加上丹阳富有铁、铜、锡矿,百姓能自行铸造甲、兵,这使得丹阳郡大规模械斗成了家常便饭,到了近年,汉民甚至能反过来抢掠山越,打得他们不敢出山,渐渐地,丹阳汉民团体,遂被官府称之为“宗贼”。
刘秀花了好些年,才将丹阳宗贼收服,他仿照战国魏武卒,一人当兵,全家免除赋税,甚至还能在平原分些房宅, 有功者再送几名斩掉大脚趾的山越人为奴婢。丹阳尚穷, 当兵俨然成了好出路, 全郡不过十万户,竟有两万余人从军,其中最精锐的一万, 更成了刘秀的直属部队,对他忠心耿耿。。
世上难有两全之事, 能打的部队, 往往桀骜不驯, 时至今日,能号令丹阳兵的, 唯刘秀一人而已。其余诸将,哪怕冯异邓禹,丹阳宗帅们也不放在眼里, 这也是刘秀不顾风险, 亲将丹阳兵出击的重要原因。
奉第五伦之命, 在当阳河上游守着土囊的五千魏兵, 就看到这样一幕:从稀疏的林地中,钻出来数不清的敌人。他们头上皆裹青巾, 与树叶颜色相近,以至于驻守此地的卫尉第七彪竟未能及早发现,等魏军结阵时, 丹阳兵已经冲到了河边……
被土囊蓄水所阻后,当阳河变得浅小, 根本拦不住丹阳兵,他们身上虽然披挂着甲胄, 兵刃亦利,脚上却只穿着草鞋甚至赤足, 然脚程极快,毕竟在丹阳复杂的地形中,众人都能升山赴险,抵突丛棘,故而于林中跋涉时,如猿狖之腾木,进入水中后, 则若鱼之走渊。
第七彪虽在多年前于潼坂力阻王常,但那是靠了地形优势,如今丹阳兵正面冲来,猝不及防之下, 竟手忙脚乱,魏军的弩箭将百多人射倒在河中,但丹阳兵不惧死亡,前赴后继而来,更有一员猛将,身披重甲,纵马驰骋,突击陷阵,正是贾复!
丹阳兵三冲魏旅,第七彪不能敌,急忙让人请求支援,他知道皇帝只派出了一半的预备兵,还有不少隐于大本营后,而万脩部更在数里外,正压着王常打,或可匀万余人过来?
然而第七彪没等来援兵,却接到第五伦口谕……
“卫尉且先退却,放丹阳兵过河。”
“敌若渡河,这土囊所塞的水坝怎么办?”第七彪忧心忡忡,但还是遵命行事,半真半假,这五千师旅仿若被丹阳兵大败,仓促东移。
刘秀也纵马越过当阳河,立刻下达了命令。
“贾将军率众追击,后队渡河后,毁掉水坝!”
……
水坝是魏军昨夜垒的,数万人扛着几千土囊堆砌,堵住了当阳河水,在上游形成了不大的堰塞小湖,以方面过河作战。
筑坝难,毁坝却易,丹阳兵最后千余人搬开一个缺口,水流便奔涌而出,朝下游冲去!
然而当阳河实在太小,作为汉水支流的支流,根本无法复刻韩信潍水淹龙且的名场面。整个堰塞湖中的水一泄而注,最初势若奔马,但才冲几里就平缓了,未能伤及魏军,顶多吓到正在渡河送箭矢的辎车。
然而汉军三路皆是劣势,且战且退,而魏军则步步深入,几乎全部渡到当阳河南,如今河水一涨,俨然将魏军阵型一分为二,应能稍稍阻碍他们回援的速度。
这争取到的片刻时间,便是刘秀反败为胜的关键!
魏军各部将校也注意到了这点,左方的万脩,中央的岑彭,纷纷遣人回来请示第五伦:“是否要停止进攻,稍稍退却整军?”
但第五伦却让诸将继续督战,他此刻正站在大本营,手持千里镜对准正自西而东,朝这儿不断突进的丹阳兵,说道:
“无事,敌,已在我眼中了!”
因为汉帝大纛还插于原地,第五伦不知刘秀竟亲自出战,但丹阳兵的大名他久已闻名,多年前在淮北围困盖延,近日又于南漳河配合贾复吃掉岑彭后队,实乃汉军中流砥柱。
第五伦是故意放这支部队过来的。
“象阵败退后,敌军士气大落,但仍在苦撑,若丹阳兵冒进覆灭,则其余部曲,必将尽数崩溃!”
他让人去通知正在撤退的第七彪:“令卫尉退往东三里处小丘,横野郑将军会接应。”
横野将军郑统乃是魏军中的猛将,他出身新秦中猪突豨勇,是第五伦嫡系中的嫡系,在龙首渠一战成名,只可惜仅能将小众,难以独当一面,淮北一战,盖延冒进被俘,郑统支援不及要背一点锅,这五年里没有升职,仍为杂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