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魏皇来了,青天就有了(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五伦来到蜀郡第一件事,不是入成都,而是直奔郫县祭祀先师,没有冗长复杂的仪式,一切从简。
  皇帝已经在山上待了足足半个时辰,作为“五德卫”骑都尉的窦固,等得几欲打哈欠,他手肘顶了下一旁发呆的副都尉阴兴:“君陵,汝说说看,陛下在扬子墓前,会说何事?”
  阴兴想了想,压低声音回道:“我猜是以天子身份,告慰先师。”
  阴兴家族大落大起,童年被掳入宫,差点被阉了当宦官,跟着姐姐过过苦日子的他,对地位变化格外敏感。
  他说道:“项羽说过,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十八年前,扬子被新莽君臣逼死,十八年后,陛下已诛莽灭成,做了皇帝,不再是过去的布衣,自然应重新祭祀,修整墓冢,以配得上帝师身份。”
  窦固则不然,他颇受伯父窦融影响,少年老成,容易多想,遂道:“我听伯父说过,扬子虽潦倒一身,却不在乎身份地位,陛下自然知晓,我猜,陛下更想告诉先师, 扬子已配享孔庙, 被公认为儒家大贤了!”
  早在多年前, 第五伦就亲至曲阜,召集北方群儒开会,敲定了儒门道统传承次序:以孔子的爱徒颜渊、曾子;战国时大家孟子、荀子, 以及扬雄五人配享祭祀。
  作为扬雄的学生,第五伦受扬学而承志, 诛灭新莽, 因继道统, 将再度开创盛世!顺理成章!
  两个年轻人在这瞎猜,却无人知道第五伦独自在老师墓前, 都说了什么话,从事后看,似乎窦固的猜测更接近事实些。
  第五伦离开时, 给扬雄烧去了两本书, 其一名为子云翁辞赋全集。
  里面收录了扬雄年少时的绵竹赋、成都城四隅铭、蜀都赋, 以及到长安后所作的河东赋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 以及酒箴逐贫赋等,上好藤纸所印, 封面上是巴山蜀水的画作为封皮。。
  而另一本,则名曰扬子集,诸如太玄法言训纂十三州箴等扬雄晦涩难懂的著作, 尽在其中。
  这两种书,皆以雕版印刷上千册, 虽然第五伦不将其强行列入科举考试范围,却分别作为郡县“小学”, 四京四所“大学”的藏书,成了各地入学士子最容易看到的“课外读物”。
  扬雄的辞赋本就极好, 正适合为赋新辞强说愁的年轻人,而太学生多半二三十岁,更喜欢思变,应该有人能稍稍读懂太玄等篇了。
  加上每所学校都要挂孔子及五哲画像,画像下摘选其“名人名言”,诸如孟子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荀子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轮到扬雄,则是“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 而后人敬诸。”
  这都是普世的学问,哪怕不要求学生们路过必须作揖拱手,几年看下来,耳濡目染,就算依然不能理解扬雄,至少也能记住他的名,他的话。
  第五伦知道,老师晚年的梦想,就是通过著述来“成圣”,圣虽难至,但“贤”确已跻身。
  离开郫县时,第五伦看向那片山岗,还有山下准备开工的“子云亭”,轻声道:
  “夫子可以瞑目了。”
  “子云之名,扬子之学,已播于天下!”
  整场祭师,能站在第五伦身边十步的人,唯有其师兄侯芭。
  侯芭十八年前留下给扬雄守墓三载,天下大乱后,他被公孙述除为大夫,曾两度往来成都与长安,替白帝鼓捣“魏蜀同盟”。但在两国关系破裂后,遂住在了长安,第五伦让侯芭在太常任职,重编扬子集等事,多有侯芭之劳。
  魏国灭成后,侯芭念着公孙述当初不犯先师之墓,又对自己有提携之恩,还唏嘘了很久。第五伦因其在成家朝廷做过官,熟悉当地士情,遂任命为“益州祭酒”,仍隶属于太常,主管这一州的文教事业。
  在其位谋其政,侯芭今年初到任后,就列了一个常常的“蜀中才俊人士”名录,当夜才回到郫县,侯芭就将这份心血之作向第五伦献上
  第五伦正在吃饭,膳食很简单,他吃腻了大鱼大肉,就用蜀中稻米饭配着郫县的腌豆瓣佐餐,只恨这年头没有辣椒,少了些滋味。
  还有一堆事一堆人排着队等第五伦处理,随着地盘扩大,需要处理的政务也越来越多,他只能给侯芭这点时间,遂以箸指纸道:
  “君辅且一一说说,这名录上诸人都有何事迹。”
  侯芭应诺,说道:“自公孙述称蜀王,僭白帝以来,也曾寻访蜀中才俊豪杰,然多有不应者,甚至有强辟不就,被迫自杀之人!”
  比如广汉郡梓潼县,有位前汉知名的郎官李业,王莽执政,他看出不对,遂辞官回家,郡守两次征辟,李业以病相辞,王莽听说后也相召,然李业宁死不从辞,隐居故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