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 前世过往(3 / 4)
那一天晚上,张遮终于还是一句话没有再说,从那长长的宫墙下离开了。
去取落下玉佩的谢危也久久没有回来。
姜雪宁在夜里站到露气重了,听着宫里报时的声音了,才回了坤宁宫中。
接下来的每一日,对她来说都是煎熬。
直到半个月后——
周寅之党羽营私受贿一案,经由三司会审后,消息传出,一半涉案者证据确凿,依罪革职流放或秋后处斩,另一半人却因证据模糊、口供前后矛盾而幸免于难,有的官降一品,有的则官复原职。
且审理此案的过程中还将萧氏一族在朝中结党的事情查出一点来,引起了沈玠的忌惮。
萧氏的图谋功亏一篑。
姜雪宁的后位保住了。
那一日她真是发自内心的欢喜,接连使人去打听前面何时下朝,连周寅之都不想见,只想着一会儿要在哪里拦住张遮,又要同他说些什么。
可她万万没料到,回来禀报的人竟然说,张大人下狱了。
她正拿起来要挂在耳边的耳坠顿时掉下去,砸个粉碎。
千算万算算不到,人心易变。
又或者,周寅之本就是一头养不熟的狼。
她在这一场危机之中,竭力地想要保住自己的势力,保住周寅之。却没有想到,早在此事刚被捅出来的时候,周寅之便权衡过了利弊,不知何时转投了萧氏,效命于萧姝。
那一半人究竟是不是真的无辜,姜雪宁不知道。
她只知道,是周寅之在三司会审结束之后又提出了这帮人营私受贿的确凿证据,瞬间将先前断他们清白的张遮陷于了险境,又在朝堂联合上下言官弹劾张遮徇私枉法,且诬他与皇后有私情。
半生清白,终究蒙污。
昔日他是锦衣卫的死对头,一朝落入诏狱,在周寅之的手底下,又怎讨得了好?更别说还有一个与他针锋相对的刑部右侍郎陈瀛,长于种种酷刑。
姜雪宁不敢想,他在狱中过的是怎样的日子。
也不敢想,他会不会以为是她算计他,终究是要为了除掉他。
她只知道,张遮入狱后不过半月,家门被抄,无人照顾的老母因日夜忧心独子安危,忧困病倒终至不治,撒手人寰。
张遮是出了名的孝子。
可人在狱中,他竟连她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人传,冷面冷情的张侍郎,在得知其母病故的那一晚,在狱中失声恸哭。
他一身清正,断案无数,从无错漏。
百姓中多有贤名。
当时审理张遮一案的所有判官皆不敢或不愿下笔为其定罪,朝中亦多有为其请愿者。可最终,是他自己在母亲去世后第三日,请狱中卒役铺上笔墨后,自己提笔,一字一句地自述其罪,为自己写下了定罪的判词,处己以极刑,定于秋后处斩。
判词上呈三司,半个朝廷都在叹息。
现在回过头去想,那一晚在宫墙下的哀求,竟是姜雪宁与他见的最后一面。 ↑返回顶部↑
去取落下玉佩的谢危也久久没有回来。
姜雪宁在夜里站到露气重了,听着宫里报时的声音了,才回了坤宁宫中。
接下来的每一日,对她来说都是煎熬。
直到半个月后——
周寅之党羽营私受贿一案,经由三司会审后,消息传出,一半涉案者证据确凿,依罪革职流放或秋后处斩,另一半人却因证据模糊、口供前后矛盾而幸免于难,有的官降一品,有的则官复原职。
且审理此案的过程中还将萧氏一族在朝中结党的事情查出一点来,引起了沈玠的忌惮。
萧氏的图谋功亏一篑。
姜雪宁的后位保住了。
那一日她真是发自内心的欢喜,接连使人去打听前面何时下朝,连周寅之都不想见,只想着一会儿要在哪里拦住张遮,又要同他说些什么。
可她万万没料到,回来禀报的人竟然说,张大人下狱了。
她正拿起来要挂在耳边的耳坠顿时掉下去,砸个粉碎。
千算万算算不到,人心易变。
又或者,周寅之本就是一头养不熟的狼。
她在这一场危机之中,竭力地想要保住自己的势力,保住周寅之。却没有想到,早在此事刚被捅出来的时候,周寅之便权衡过了利弊,不知何时转投了萧氏,效命于萧姝。
那一半人究竟是不是真的无辜,姜雪宁不知道。
她只知道,是周寅之在三司会审结束之后又提出了这帮人营私受贿的确凿证据,瞬间将先前断他们清白的张遮陷于了险境,又在朝堂联合上下言官弹劾张遮徇私枉法,且诬他与皇后有私情。
半生清白,终究蒙污。
昔日他是锦衣卫的死对头,一朝落入诏狱,在周寅之的手底下,又怎讨得了好?更别说还有一个与他针锋相对的刑部右侍郎陈瀛,长于种种酷刑。
姜雪宁不敢想,他在狱中过的是怎样的日子。
也不敢想,他会不会以为是她算计他,终究是要为了除掉他。
她只知道,张遮入狱后不过半月,家门被抄,无人照顾的老母因日夜忧心独子安危,忧困病倒终至不治,撒手人寰。
张遮是出了名的孝子。
可人在狱中,他竟连她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人传,冷面冷情的张侍郎,在得知其母病故的那一晚,在狱中失声恸哭。
他一身清正,断案无数,从无错漏。
百姓中多有贤名。
当时审理张遮一案的所有判官皆不敢或不愿下笔为其定罪,朝中亦多有为其请愿者。可最终,是他自己在母亲去世后第三日,请狱中卒役铺上笔墨后,自己提笔,一字一句地自述其罪,为自己写下了定罪的判词,处己以极刑,定于秋后处斩。
判词上呈三司,半个朝廷都在叹息。
现在回过头去想,那一晚在宫墙下的哀求,竟是姜雪宁与他见的最后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