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难撩 第65节(2 / 4)
沈明志看一眼卫驰,顷刻间,似乎已明白过来什么了。
卫驰避开面前投来的视线,沉声道:“新旧更迭,多事之秋,此地眼下并不安全,还请沈大人携家人随我入京。”
卫驰说着,顿一下,又道:“陛下已为沈大人在京中备好了栖身之所,只待登基大典过后,寻个合适时机,沈大人便可重回户部。”
“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际,沈大人一身才干,理应为陛下分忧。”最后一句,确为实话,伴着卫驰不高不低的说话声,却是格外铿锵有力。
从朝堂之事而论,沈明志自没有拒绝的理由,但除此之外,亦还有其他事情令他挂心。沈明志张了张口,复又阖上,这样的事情,哪有由他开口来问的,况还是当着阿鸢的面。
“先前卫驰未亲自上门提亲,一为军务繁忙,二怕时间仓促,准备不及。”四下静了一瞬,卫驰沉吟片刻,忽又开口,语气仍是方才阐述公务那般平静深沉,话锋却是忽然一转,说到了“提亲”二字。
话虽如此,但其实还有另一原因,卫驰并未提及。那便是与太子共谋,借动荡之机,将计就计,此事他虽有七成把握,但凡事都有变数,战场瞬间万变,在没有向沈家提亲前,他若出了意外或差错,均是他卫驰一人之祸,绝不会牵扯到沈鸢和沈家。
这样的话,卫驰自不会直说出来,只顿了一顿,看穿对方心中所想,又主动道,“待沈大人返京之后,卫驰会亲自上门提亲。”
沈明志闻言,脸色青了一阵,卫驰如此顺理成章的直言不讳,说得好像他沈家已然同意这门婚事一般。眼锋一转,扫过站立在其身后的沈鸢,只见其低眉敛目,面色微红地站在卫驰身后,如此娇羞情状,自是什么都无需多问了。
沈明志一拂衣袖:“何时启程回京?”
“越快越好。”
他们在此不过暂住,本就没有什么行礼,加之原本便准备离开,东西早已收拾妥当,沈明志不是耽误事的性子,也知如今京中情况复杂多变,只面色黑沉道:“即刻启程。”
卫驰将调令回京和上门提亲两件事情混为一谈,令他此刻不点头答应都不行,但阿鸢的婚姻大事也非儿戏,若叫卫驰三言两语就说服了,总觉心口憋着的气不顺畅。
顿一下,又补一句:“此番回京是为公务,阿鸢的婚事,还需另寻时日再议。”
话音落,卫驰与沈鸢隔着不近不远的距离相视一眼,只短短一瞬又将目光收回,随即点头应下:“好。”
**
正月廿二,新帝登基,改年号昌丰,为兴北地民生,特下旨减北地赋税三年,大赦天下。
登基大典后的第二日,新帝又即刻下旨,重查十三年前北疆旧事。当年,朝廷对镇北军兵败一事,并未下有定论,而当时身在北地,亲身经历过战事的人,都已死得差不多了。所有有关当年战事的真相,或来自流言蜚语,或来自妄自揣测,总之并未下有定论。
当年众人皆以为是宣文帝对没有功劳但有苦劳的卫家网开一面,而今新帝登基,忽然下旨重查当年之事,但不难叫人猜到,当年之事,必有蹊跷。而新帝登基的第二日,就推翻先帝在位时的决断,此举怎么都显出几分意味深长来。
眼下虽只开了个头,但重查结果却已不难预料,明眼人心里都清楚,这是要给卫家正名的机会,此番赤霞山动荡,镇北军功不可没,一路保储君上位,这样的功劳,足够令卫驰及卫家彻底翻身了。
大典后第三日,新帝又下旨将先前户部贪腐军饷一案再次清查,所打名号为,扫清叛贼萧彦在朝中余党。也的确如此,当初此案由萧穆经手,他为谋自身之利,抓大放小,借此案收了几名官员为自己所用。
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户部侍郎陈永年。
前户部侍郎陈永年为萧彦同党,助其贪赃官银,判斩刑,斩立决,陈家其余人等流放边陲,终身不得返京。
陈永年此人办事能力不足,徒有嘴上功夫,且易见风使舵,明显小人行径。萧贺最不喜此类之人,但先帝在位时,他“独特”的用人手段,却无形中培育了许多这样的人,可以说朝中六部以及其他职位上,皆不乏此类之人。
其中有些,也有实干在身,只是受朝中不良风气影响,或趋利避害,或明哲保身,总之将人变得不求上进,只求混混度日。
萧贺此番下旨斩了陈永年,除了他罪有应得之外,另还有一重要原因,便是杀鸡儆猴。
借陈永年的死,警告朝中仍在意识迷惘的官员,往后若矜矜业业,先前之事可既往不咎,若继续混混度日,陈永年便是摆在所有人眼前鲜血淋淋的下场。
陈永年一死,本就无人的户部一时间更加凋敝,但该办的公务却一样不少,田赋,关税,厘金,公债……所有的事情皆需人来管,况还是在心底登基的节骨眼上。
如此,重新选调户部官员,便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早朝上,有眼力见的官员提议,调前户部尚书沈明志回京。沈明志本就是含冤入狱,而今得以昭雪,又逢朝廷用人之际,重回户部为官,可谓顺水行舟,朝中怕是找不出第二个比之更合适的人选了。 ↑返回顶部↑
卫驰避开面前投来的视线,沉声道:“新旧更迭,多事之秋,此地眼下并不安全,还请沈大人携家人随我入京。”
卫驰说着,顿一下,又道:“陛下已为沈大人在京中备好了栖身之所,只待登基大典过后,寻个合适时机,沈大人便可重回户部。”
“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际,沈大人一身才干,理应为陛下分忧。”最后一句,确为实话,伴着卫驰不高不低的说话声,却是格外铿锵有力。
从朝堂之事而论,沈明志自没有拒绝的理由,但除此之外,亦还有其他事情令他挂心。沈明志张了张口,复又阖上,这样的事情,哪有由他开口来问的,况还是当着阿鸢的面。
“先前卫驰未亲自上门提亲,一为军务繁忙,二怕时间仓促,准备不及。”四下静了一瞬,卫驰沉吟片刻,忽又开口,语气仍是方才阐述公务那般平静深沉,话锋却是忽然一转,说到了“提亲”二字。
话虽如此,但其实还有另一原因,卫驰并未提及。那便是与太子共谋,借动荡之机,将计就计,此事他虽有七成把握,但凡事都有变数,战场瞬间万变,在没有向沈家提亲前,他若出了意外或差错,均是他卫驰一人之祸,绝不会牵扯到沈鸢和沈家。
这样的话,卫驰自不会直说出来,只顿了一顿,看穿对方心中所想,又主动道,“待沈大人返京之后,卫驰会亲自上门提亲。”
沈明志闻言,脸色青了一阵,卫驰如此顺理成章的直言不讳,说得好像他沈家已然同意这门婚事一般。眼锋一转,扫过站立在其身后的沈鸢,只见其低眉敛目,面色微红地站在卫驰身后,如此娇羞情状,自是什么都无需多问了。
沈明志一拂衣袖:“何时启程回京?”
“越快越好。”
他们在此不过暂住,本就没有什么行礼,加之原本便准备离开,东西早已收拾妥当,沈明志不是耽误事的性子,也知如今京中情况复杂多变,只面色黑沉道:“即刻启程。”
卫驰将调令回京和上门提亲两件事情混为一谈,令他此刻不点头答应都不行,但阿鸢的婚姻大事也非儿戏,若叫卫驰三言两语就说服了,总觉心口憋着的气不顺畅。
顿一下,又补一句:“此番回京是为公务,阿鸢的婚事,还需另寻时日再议。”
话音落,卫驰与沈鸢隔着不近不远的距离相视一眼,只短短一瞬又将目光收回,随即点头应下:“好。”
**
正月廿二,新帝登基,改年号昌丰,为兴北地民生,特下旨减北地赋税三年,大赦天下。
登基大典后的第二日,新帝又即刻下旨,重查十三年前北疆旧事。当年,朝廷对镇北军兵败一事,并未下有定论,而当时身在北地,亲身经历过战事的人,都已死得差不多了。所有有关当年战事的真相,或来自流言蜚语,或来自妄自揣测,总之并未下有定论。
当年众人皆以为是宣文帝对没有功劳但有苦劳的卫家网开一面,而今新帝登基,忽然下旨重查当年之事,但不难叫人猜到,当年之事,必有蹊跷。而新帝登基的第二日,就推翻先帝在位时的决断,此举怎么都显出几分意味深长来。
眼下虽只开了个头,但重查结果却已不难预料,明眼人心里都清楚,这是要给卫家正名的机会,此番赤霞山动荡,镇北军功不可没,一路保储君上位,这样的功劳,足够令卫驰及卫家彻底翻身了。
大典后第三日,新帝又下旨将先前户部贪腐军饷一案再次清查,所打名号为,扫清叛贼萧彦在朝中余党。也的确如此,当初此案由萧穆经手,他为谋自身之利,抓大放小,借此案收了几名官员为自己所用。
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户部侍郎陈永年。
前户部侍郎陈永年为萧彦同党,助其贪赃官银,判斩刑,斩立决,陈家其余人等流放边陲,终身不得返京。
陈永年此人办事能力不足,徒有嘴上功夫,且易见风使舵,明显小人行径。萧贺最不喜此类之人,但先帝在位时,他“独特”的用人手段,却无形中培育了许多这样的人,可以说朝中六部以及其他职位上,皆不乏此类之人。
其中有些,也有实干在身,只是受朝中不良风气影响,或趋利避害,或明哲保身,总之将人变得不求上进,只求混混度日。
萧贺此番下旨斩了陈永年,除了他罪有应得之外,另还有一重要原因,便是杀鸡儆猴。
借陈永年的死,警告朝中仍在意识迷惘的官员,往后若矜矜业业,先前之事可既往不咎,若继续混混度日,陈永年便是摆在所有人眼前鲜血淋淋的下场。
陈永年一死,本就无人的户部一时间更加凋敝,但该办的公务却一样不少,田赋,关税,厘金,公债……所有的事情皆需人来管,况还是在心底登基的节骨眼上。
如此,重新选调户部官员,便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早朝上,有眼力见的官员提议,调前户部尚书沈明志回京。沈明志本就是含冤入狱,而今得以昭雪,又逢朝廷用人之际,重回户部为官,可谓顺水行舟,朝中怕是找不出第二个比之更合适的人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