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迁都之议(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允炆忍不住插嘴道:“……大宁府在朵颜三卫手里,他们都是蒙古人。”
  萧凡豪迈的一拍胸脯:“一年之内,臣有把握叫脱鲁忽察尔恭恭敬敬的双手捧着将大宁府还给咱们……”
  朱允炆:“…………”
  “……北平曾是前元的大都,曾经的燕王府便是大都皇宫,迁都北平的话,不必大兴土木再造皇宫,国库的负担会降到最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北平地处边境,时常与蒙古鞑子交战,大明立国以来一直布置重兵,而兵权是个很敏感的东西,交给谁都不放心,若是将国都定在北平,便可以由天子直接掌握兵权,不使兵权旁落,这对朝廷和天子也是大有好处……”
  “陛下,迁都关系着大明的国运龙脉,臣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提出来的,因为这件事只有我们这一代才能做得到,到我们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他们便没有这种魄力去做了,甚至于我们这一代,臣也只能在陛下春秋鼎盛,年富力强之时提出来,说句实话,臣担心陛下将来老了,失了进取开拓之心,凡事畏首畏尾,迁都之事永远都只是一个永远都决定不下来的空话,所以,臣只能在现在提出来。”
  ……………………君臣二人在文华殿内商议了几个时辰,这几个时辰里,萧凡将迁都的利害说得清清楚楚,随着一个个的字节跳动,一件关系着大明未来数百年国运的大事渐渐现出雏形。
  良久,朱允炆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虽然带着深思之色,却比刚才轻快了许多。
  不得不承认,朱允炆被萧凡说服了。
  除了那些客观存在的经济和军事需要,最打动朱允炆的,还是“居安思危”四个字。
  是的,他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后人里面会不会出那么几个昏君暴君庸君,毫无疑问,将他们放在相对危险的地方,无疑比放在温室里细细呵护要强上许多,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磨难,才能不糊涂。
  迁都,就是把他的后代从温室中移出来,移到阳光和风雨并存的地方,让子孙们受着阳光普照的同时,也接受雨急风骤的锻炼,这样才能使他们强壮而睿智,不至于丢了洪武皇帝辛苦打下来的大明江山。
  长叹一口气,朱允炆笑道:“萧侍读,为什么你总是站在有道理的一面呢?”
  萧凡也笑了:“因为我一直都是讲道理的,迁都是为了我大明社稷,并非一己之私。”
  朱允炆迟疑道:“迁都北平,可北平离蒙古太近了……”
  萧凡豪迈一拍胸脯:“只要国都定在北平,有充足的粮草和兵员供应,臣保证,五年内,将蒙古的草原大漠纳入我大明的版图!”
  朱允炆眼睛一亮:“此话当真?你真能征服蒙古?”
  “臣愿立军令状!”
  朱允炆欣喜之情乍现即逝,苦着脸道:“就算朕答应迁都也没用,朝中那些老顽固可不是省油的灯,这事若然提出,在他们眼里便是大逆不道,他们真会跟你拼命的……”
  萧凡继续豪迈的拍胸脯:“只要陛下答应,那些老顽固便包在臣身上,臣有把握让他们答应!”
  “你打算如何说服他们?”
  “陛下,臣没打算说服,但臣能保证让他们屈服!”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